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睢宁政协 > 文史资料 >

双沟镇胥湾村革命烈士英名录 胥明美

时间:2017-09-12 14:07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前言
  我的家乡(双沟镇胥湾村)自1941年至1949年,先后有十五位烈士为国捐躯,有在同日寇作战牺牲的,有在东撤途中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牺牲的,有为保卫胜利果实,被反共救国军杀害的。其中尚有胥大元、胥元硕、胥元迎、胥保光四位烈士的尸骨至今抛骨于异地他乡,无人知晓,想起来就会令人痛心。这十五位烈士同全国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一样,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英雄气概振撼人心。为弘扬先烈遗志,尽可能地将这笔宝贵财富传递下去,现特将胥湾村十五位先烈事迹简要记述于此。
 
胥善来
  胥善来,生于睢宁县苏塘乡峰山村,姓沈。沈姓在峰山是大姓,参加革命人数多且早,因此胥善来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教育,后由于家贫招赘到胥湾定居,其人能说会讲,敢于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张圩成立区政府,1940年峰山村脱离国民党的统治,归属张圩区峰山乡管辖。一九四一年胥善来参加革命活动,同胥善厚、胥明祥、胥善科一起开始在胥湾村组织成立农救会,领导胥湾村贫苦百姓跟地主、顽保长作斗争,得到了区长陈欣然同志热烈欢迎和坚决地支持。一九四二年初胥湾村农救会成立,胥善来担任会长,胥元坡任雇工队长,胥善魁任拥军队长,胥善厚、胥明祥、胥善科、沈启德等同志为委员。他们在胥湾村夜以继日地做受压迫受剥削的贫雇农工作,动员他们同封建势力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于春节前开展了“二五减租减息,给雇工增加工资”的斗争,取得很大成绩。春节过后,张圩区政府派员来胥湾指导胥湾村土地改革工作。农救会领导成员积极动员发动,很快成立民兵、妇女、儿童群众组织,胥善科任民兵大队长,贺秀英任妇女队长,胥元学任儿童团长,同时积极开展斗地主、分田地的斗争,经研究决定首先对两家大地主、两家恶霸地主进行斗争。经过周密计划和历时三个月斗争,斗争取得了理想效果,于1942年麦收前结束,分了几家地主的财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被斗的地主、顽保长对农救会成员怕的要死,恨的要命。1942年旧历九月二十三日,农救会全体成员在胥善翠梨园开会,这个消息被地主和顽保长得知了,敌人立即召集在一起开会,经商量,把刺探得到情报和农救会主要骨干名单写好,下午派专人送到钱庙陈彬三手里。当天夜陈彬三带领匪兵几百人来胥湾,按情报上名单逐户进行围捕。胥善来、沈光瑞、胥元坡、胥善魁被捕,胥善科、胥明祥、沈启德三人脱险,二十七团敌工股长沈光瑞同志回家探亲尚未归队,也一起被捕。四位同志被捕后,虽被多次严刑拷打,始终保守着党的秘密,于第三天早晨被陈彬三在钱庙村西杀害。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
 
沈光瑞
  沈光瑞,1922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参加宿东游击队,后任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七团对敌工作股副股长。为了向党组织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他经常深入敌人内部做敌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倾向革命,为共产党提供情报,并通过他们搞医药及武器弹药。
  1941年前后,双沟附近盘踞着两大反动势力,一是在双沟南边灵璧县张庄灵北的保安司令唐广金,一股在双沟东南灵璧县钱庙村的国民党顽固派睢宁县常备二旅二团团长陈彬三(外号陈花脸)。1942年11月,唐广金的眼线刘富奎来胥湾看姐姐,了解胥湾的情况,回去后向唐、陈二人告密,胥湾庄人勤、地多、地好比较富裕,可带兵逮人,勒索钱粮,以充军费。二贼一听大喜,正中下怀,立即带兵到胥湾村,逮去二十多人作人质,关押在钱庙村,然后送信去胥湾,索要伪币40万元,逼得胥湾农户,家家卖地、卖物、卖粮食缴赎金。面对这种局面,沈光瑞同志认为胥湾人民敢于起来搞减租减息、给雇工增加工资和土地改革,是唐、陈二贼逼出来的。我们二十七团今后应该支持帮助胥湾村人民建立自己武装民兵,才能保住自己斗争取得的胜利果实。此后,他每次回家探亲都把外地实行土地改革、建立自己武装、宣传总结的经验和搞多村联村、一村有事,多村支援,各村挖联防大沟的经验介绍给胥湾农救会。
  1942年旧历九月下旬,沈光瑞回家探亲未归队,正巧碰上唐、陈二贼逮捕农救会成员,沈光瑞也是带到钱庙关押。当日下午三点,陈花脸叫这些人在大门外的栅栏里,排成方队,队前摆着压杠、夹棍、烙铁、辣椒水等各种刑具,对关押对象普遍用刑。
  第二天下午,陈花脸先把沈光瑞叫到队伍前面,并大声喊叫道:“把胥善来、胥元坡、胥善魁统统给我拉出来枪毙!”匪兵窜入队里把三人也拉到队前。陈花脸的狗腿子对四位同志再一次轮番用夹棍夹、压杠压、灌辣椒水、烙铁烙,叫他们交待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农救会会员?谁是民兵队长?四个人异口同声回答说:“不知道。”陈花脸叫狗腿子反复多次用刑,四人有的昏过去,用冷水泼醒再用刑,每次用刑后都是叫交待一样的问题,四个人每次回答“不知道”,最后陈花脸惨无人道地命令几个狗腿子,把沈光瑞的两个胳膊绑在木棍上吊起来,用腊烛火燎沈光瑞同志的两个胳肢窝,燎得沈光瑞肌肉吱吱作响,油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沈光瑞同志强忍着肉体的巨烈疼痛,咬紧牙关骂道:“你们这群狗强盗,肉是你们的,硬骨头是我的!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农救会会员,我都知道,就是不告诉你们这些汉奸,卖国贼!”。
  陈花脸把四个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直到半夜,一点结果也没有,反被骂得狗血喷头,怕夜长梦多,于是在第三天早晨,即旧历1942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早晨,在灵璧县钱庙村将胥善来、沈光瑞、胥元坡、胥善魁四位同志杀害。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为沈光瑞革命烈士。
 
胥元坡
  胥元坡,一九一五年出生于胥湾村贫雇农家庭,有胞兄弟三人,老大胥元哲,老二胥元恒都天生残疾,身体矮小,体弱无力,无法参加体力劳动,因此未成家。胥元坡身强力壮,从小就学会全部农活,耕耙地、撒种摇耧、收割拉打样样活技都是上等,胥湾地主雇人都争相雇用胥元坡。其为人忠厚老实,诚实可信,在胥湾贫穷百姓中威信较好。结婚生两个女儿,再加上两个兄长,一家六口全靠他自己给地主当雇工来维持,因此生活很困难。胥湾村农救会成立后,胥善来、胥善厚等人便动员胥元坡担任雇工队长,胥元坡欣然同意,随后便积极投身农救会活动,把全村里雇工人员组织起来参加农救会。在随后的“二五减租减息、给雇工增加工资”与地主、富农的斗争中胥元坡表现积极,取得很大成绩。张圩区政府认为胥湾村贫下中农思想觉悟高,敢于斗争。一九四二年春节刚过,就派员来指导胥湾村土地改革运动,斗地主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在此过程中,胥元坡积极参加斗争,在运动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2年旧历九月二十六日,胥元坡与胥善来、沈光瑞、胥善魁一起被陈彬三杀害。建国后,人民政府胥元坡追认为革命烈士。
     
胥善魁
  胥善魁,1916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一九四一年参加革命活动。胥善魁身体强壮,肯帮助人,平时和亲朋好友、邻里百姓相处都很好,谁家有困难,主动上门帮忙,群众送外号“老好人”。他要有事找别人帮忙,人也都乐意帮他。
  1942年初胥湾村农救会建立起来,领导广大贫下中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斗地主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翻身的贫苦老百姓,都愿意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参军,从而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盛况。能去当兵的都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其父母妻子在家种田就有困难,因此各村的农救会都设有一名拥军队长,在农忙时他可调动村里的劳动力和牲畜,帮助军烈把地种好。胥湾村农救会成立后,胥善来便安排“老好人”胥善魁任拥军队长。在任拥军队长期间,胥善魁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帮助军烈属搞好生产,稳固后方,维持生产方面发展了积极作用。
  1942年旧历九月二十六日,胥善魁与胥善来、沈光瑞、胥元坡一起被陈彬三杀害。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善魁为革命烈士。
     
卓启杰
  卓启杰,1921年出生于胥湾村中等农民家庭。1940年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胥湾村民兵中队长,带领民兵训练,学习打靶,练习各种战斗、射击技能。在训练民兵的过程中,卓启杰自己的也得到了提高,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43年旧历十一月一天夜里,卓启杰查完第四班岗回到胥大铸垣墙里,在查看垣墙里各民兵岗位时,发现胥大铸祖坟松林里人头攒动,人声嘈杂,随后就意识有土匪来攻打胥湾村了。于是卓启杰当机立断,找来周祥银、卓启腾,加上自己,三人一人一杆枪,向松林里的人群瞄准射击,结果首先打死了土匪唐广金的贴身副官。这个副官又是唐的干儿子,唐对他十分器重。气急败坏的唐广金随后下令攻打胥大铸垣墙。因为胥大铸垣墙建在黄堰上的,其西、南两面住着密集老百姓,无法进攻,于是唐广金就安排人从北、东两面开阔地猛攻,但均被我方枪手配合土大炮打退,两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唐又安排人放火烧老百姓草垛子,妄图诱引垣墙里民兵开门出来救火,乘机进攻,但派来放火的人又被神枪手周祥银击毙。黔驴技穷的唐贼又出坏点子,令匪兵把白眼狼刘福奎和癞皮狗卓启忠叫到跟前,亲自给两个坏蛋布置任务要他们两人去把垣墙大门叫开,否则立即枪毙。其中卓启忠是卓启杰的叔伯哥哥,贪生怕死,二话没说,转脸向垣墙大门走去。白眼狼刘福奎带领十多名匪兵紧跟其后。卓启忠手拍大门,大声喊叫:“启杰弟,快开大门,就我一人,让我进去,否则我就没有命了!”如此哀叫,反复多次。卓启杰认为自己的叔伯兄弟,不会出卖自己的,便令靠近大门上的民兵给他开门让他进来。门闩刚拔开,如狼似虎的匪兵就闯进来,把卓启杰等人团团围住,并七手八脚地把卓启杰困绑起来,这时卓启杰才知道自己上了卓启忠的当,用仇恨的眼光看了卓启忠两眼,同时又转脸向匪兵大义凛然地说:“我是民兵中队长,是这里的头头,要杀要刮我一人承担,与这里老百姓无关!”说着就向大门外走去,又转脸向群众使个眼色,令其赶快把大门关上,这样群众就安全了。匪兵们推推搡搡把卓启杰带到他自己门前大场东边,在小池塘边枪杀,时年二十二岁。建国后,卓启杰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卓启胜
  卓启胜,一九一八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一九四O年参加革命活动,担任民兵小队长。他平时带领民兵打靶训练,严格要求,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刻苦训练。不管面前地面怎样,只要前面有靶,他就能趴在地上或跪在地上瞄准,最少是一、两个小时。他练兵口号是:“平时多练习,战时少流血。”在他的带动下,民兵的战斗技能得到很大提升,特别卓启胜的射击技术进步更快,接近了“神枪手”水平。
  卓启胜同志与卓启杰同志是叔伯兄弟,卓启杰同志被唐贼杀害后,卓启胜和卓启杰的父亲一起把卓启杰的尸体抬回家。后来,唐贼为了报复,又派人把卓启杰的父亲、四叔及卓启胜一起带到灵璧县张庄关押了起来。当时胥湾村没有人知道是关在哪里。一个月后,唐广金托人带话,要用一个活人换回干儿子刘副官的尸体。胥湾民兵大队长胥善科坚持必须放回卓书典,才能给唐广金刘副官尸体。虽经中间人多次说合,但换人计划均未成功,直到卓书典回到家里,胥善科才令人到庄北茅草荒里把唐的干儿子的尸体扒出来交给唐贼。又过了一个多月,从唐贼老窝张庄传来消息,卓启胜已经被唐贼活埋在了操场。后来,胥善科跟人去张庄唐贼操场,把卓启胜扒回家来安葬。建国后,卓启胜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胥保柱
  胥保柱,1922年出生于胥湾村穷苦农民家庭,性格刚直、忠厚老实,少言语,为人厚道。因兄弟多、土地少、家贫、生活清苦,忙时帮人打短工,深受剥削压迫之苦。日本侵占家乡,烧、杀、抢、掠,罪恶滔天。日、伪、顽合流,土匪横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仇、民族恨在保柱心中与日俱增。1942年胥湾村成立农救会,胥善科就任民兵大队长。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农救会动员老百姓购买枪支弹药,民兵队伍真正成为武装民兵,在胥保柱的领导下,通过训练,民兵射击技术大增,战斗力大大提高,其中胥元长、周道军、沈启德、胥保柱等都成为“神枪手”。民兵队伍经常出发到徐淮公路以北各个村庄,打击日伪军和反共救国军,经过几次战斗,逐渐打出了威风。日伪军和反共救国军听见胥湾村民兵来了就跑。1943年,胥保柱参加了胥湾保卫战,后来还参加了胥湾南头打鬼子、焦营南湖打反共救国军、平楼遭遇战等战斗,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1944年旧历九月二十五日夜,北风呼啸、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夜像死的一样沉静。胥保柱查完岗,把枪抱在怀里倒在床上想睡一觉,起来再查下一班岗。凌晨三点多,突然一阵急促枪声从正西方向传来,胥保柱从床上跳起,集合民兵,准备战斗。这时陈王村一民兵跑来送信说:“双沟鬼子二十多人,配合伪军半夜出发到陈王村,和陈王村民兵接上火了,陈成才同志已经牺牲了。我先到胥南大队说明情况,胥南民兵从南面包抄。我这又特来请你们赶快支援。”胥保柱送走送信民兵,立即带领民兵,分两组向鬼子扑去,由一组胥保柱带领从东南包抄;另一组由胥大起带队,从北面包抄。双方交火后,狡猾的日本鬼子边打边退,最后埋伏在王学会祖坟松林里,一枪不发。保柱误认为鬼子逃跑了,带领全组队员向前追杀,在追到距离松林50米时,发现有埋伏,随即趴倒在坟堆后面,与日军展开了激战。这时胥南民兵也攻到跟前,战斗更加激烈。由于日军武器精良,胥南的赵怀金牺牲,我军处于劣势。胥保柱随后下令,自己掩护,让民兵队伍先撤。队员匍匐着往下撤,胥保柱一人作掩护,用枪打、扔手榴弹,借手榴弹爆炸之机,随时变换射击地点,使敌人不知其在哪里?等到所有队员都撤下去了,保柱一人还与日军周旋。后来,胥保柱被击中,头部受伤,流血过多,一时昏死过去。枪声断绝后,日本鬼子误以为保柱阵亡,前来查找,结果发现看到保柱血头血脸倒在地上,便以为胥保柱已经死了,于是就把他们枪卸下拿走撤退了。撤下来的胥湾民兵在敌军撤退后,回到刚战斗过的地方,发现了刚刚苏醒的胥保柱,随后到陈王借来软床,把保柱抬回胥湾,紧接着又组织两班人,把保柱送到岠山二十七团战地医院治疗。经军医检查,胥保柱头盖骨被打碎一块,脑膜已经破露在外面,只是还没有破,但已无生还希望。保柱在弥留之际,不断高声喊:“戚庆福、戚庆祥快把马车拉来,赶去接二十七团去追逃跑的日本鬼子,同志们冲啊,冲啊!坚决消灭他们。”一两天内不停这样喊叫,后来把露出的脑膜震破,脑浆溢出,随后壮烈牺牲。
  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保柱同志之死,比泰山还重。八年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正是像保柱那样千千万万中华民族之精英,用鲜血换来的。呜呼!胥保柱是胥湾民兵之魂也。保柱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保柱同志为革命烈士。
 
赵怀金
  赵怀金,1919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生活极为困难,常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对地、富分子敢于面对面的斗争。胥南村基干民兵建立时,赵怀金积极报名参加,刻苦练武,后任胥南民兵队长,多次参加战斗。一九四四年旧历九月二十五日夜,双沟日本鬼子会同伪军出发到陈王村,同民兵接上火了,陈王民兵陈成财战死,陈王民兵派人求援。得到消息后,赵怀金马上集合胥南民兵,计划从陈王南边包抄,由胥北民兵从东侧、北侧包抄,从而彻底打败日本鬼子和张德昆、高大牙的伪军。后因不知敌人确切位置,赵怀金带领的胥南民兵在王学会的祖坟松林附近中了日、伪军埋伏,战斗中,赵怀金带领民兵向敌人猛攻,冲在前面的赵怀金不幸中弹牺牲。
  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赵怀金同志为革命烈士。
  
胥元普
  胥元普,1907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身受地主阶级分子、顽保长剥削压迫,性格刚正不阿,对旧社会军阀混战,土匪横行,苛捐杂税深恶痛绝,尤其日军进中国杀人放火,强奸妇女,罪恶滔天,更激起胥元普铲除当时社会污泥浊水的决心。1928年胥元普到曲头找到梁元启要求参加他们领导的革命活动,后来又通过梁元启的介绍又认识了马浅的周彬。周、梁、胥相处多年,周、梁介绍胥元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梁元启、周斌领导了“曲头-马浅”暴动,胥元普被任命为第一武装领导小组组长。起初,曲头暴动因为出其不意取得胜利,但后来在马浅暴动时,因地主武装早有准备,结果暴动失败了。胥元普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通辑,逃到安徽灵璧,后由地下党介绍,任灌山游击区支队长,带领游击队同盘踞在皖北张庄的唐广金、钱庙的陈彬三部队斗争,保卫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表现出有一定作战指挥的才能,后又调灵璧县担任灵璧县游击大队长。唐广金、陈彬三是皖北、苏北人民的公敌,他们与苏北双沟、房村、王集、田河、邢圩的日伪军都有紧密联系,与皖北灵璧县、高楼日伪军也有联系,故胥元普带领灵璧县游击大队与唐、陈二贼反共救国军及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日、伪军队作战是家常便饭,通过战斗狠狠打击反动军队的嚣张气焰。1934年,胥元普带领军队在灵璧堰湾村的一个麦场与日军及唐匪军遭遇,在与日军抢夺机枪的过程中,中弹牺牲。
  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元普为革命烈士。
沈光林
  沈光林,1920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党员。起初,沈光林在村中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44年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编入华东野战军。在部队,沈光林工作积极,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有一定指挥领导能力,历任班长、排长,后提升为某连指导员。1948年在泗阳县铜岗战斗中,腹部受伤,流血过多而牺牲。战斗结束后,被一家老贫农掩埋,并记下了烈士家庭住址:睢宁县双沟镇胥南村。1968年,其后代沈恒波接到这位老贫农的来信后,随即去泗阳县铜岗找到这位老农,把沈光林的尸骨收回家乡安葬。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沈光林为革命烈士。
     
苏开祥
  苏开祥,1918年出生于胥南村贫苦百姓家庭。苏家在胥湾村是孤门独户,靠父亲给地主做雇工维持生活。苏开祥同志自幼聪明勇敢,但因家贫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前是文盲。1942年胥湾村成立武装基干民兵,他就找民兵大队长胥善科自愿报告参加村民兵组织,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陈彬三杀害胥湾四位烈士后,胥湾人实行全民皆兵,自愿捐钱购买长枪四五十枝,土大炮三十多台和大量弹药,与唐、陈二贼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随后,胥湾村武装民兵在教练周祥银、卓启腾、胥守银、胥庆元的认真指导下,掀起了大练兵高潮,参加训练的民兵,个个不怕脏、不怕累,随时随地在墙上高处挖个洞自己趴在地上,练习立式、卧式、跪式等各种射击技术。苏开祥同志更是积极,早起晚睡进行练习。在训练半年后的考核中苏开祥表现优异,达到“优秀级”。苏开祥同志头脑灵活、机智勇敢,在胥湾基干民兵向徐淮公路以北敌占区出发前,他都对敌情进行分析和要去的村庄老百姓基础进行了解,拿出应对方案,故数次与敌相遇,都能从容应对。一九四四年他同胥保光、胥元迎等一起成为新四军二十七团战士,由于屡立战功,很快提升为新四军某团的营长。1947年在解放泗洪战役中,苏开祥同志不幸牺牲。建国后,其老父得知儿子牺牲消息,随即去泗洪县找到儿子埋葬地点,把尸骨收回家安葬。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苏开祥同志为革命烈士。
     
胥大元
  胥大元,1906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压迫剥削,生活极为困难,近四十岁方成家。因深受阶级苦,故思想觉悟高,很早就在村里参加革命活动。1943年,胥大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解放某部地下侦察员。他经常妆扮成贫苦老农民或背着屎粪筐,沿途假装捡粪,深入敌人所在村镇,与当地上年纪的老百姓拉呱聊天,打探敌人兵力部署情况和平时生活规律,或手提装满针头线脑、香烟糖果、绒花丝线的小百货篮子,走街串户深入农户,和老人、妇女攀谈,有时甚至来到敌军兵营门前,以做生意为名和敌人门岗套近乎,趁机刺探有用情报。几年间,他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为我军指挥员制定正确作战方略,取得战斗胜利,作出极大贡献。
  1946年,胥大元在我军东撤南宿县(现安徽宿州市)时牺牲,因具体牺牲地点无人知晓,至今尸骨仍在异地他乡。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大元同志为革命烈士。
 
胥保光
  胥保光,1920年出生于胥南村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参加胥湾武装基干民兵组织,训练积极,敢于斗争,不怕牺牲,1943年参加胥湾保卫战,是年同十一名胥湾民兵一起,被新四军选为二十七团野战军战士,后来又同胥元群、胥善浩一起改编为新四军九纵七十七团,担任某连文书。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某部在双沟东北小圩子的黄河堰上建造钢筋水泥碉堡,挖壕沟,扼守交通要道,打击人民军队。活动在运西的新四军指挥部组织了三个团的兵力,决定拔掉这颗钉子。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对二帝祠的敌人进行围困,一路主攻小圩子之敌。主攻任务由二十七团担任,胥湾村的二十七团野战军战士胥保光、胥元群、胥元迎、胥善浩四人参加敢死队。
  小圩子位于双沟东北,地处故黄河堰的最高处,居高临下,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碉堡,兵力很难靠近,地面进攻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军事指挥部研究,我军采取了地下进攻方式,调集足够的民兵从东面耿河村西头向碉堡挖交通沟。经过近一个月的开挖,一直挖到敌碉堡下的铁丝网跟前,各种军用物资和敢死队员也陆续抵达指定地点,等待开始进攻的爆破命令。晚九点,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战斗正式打响,解放军的机枪不停射击,压住敌堡各个枪眼。胥保光一个炸药包撕开敌人的树圩子、铁丝网,随后同胥元群、胥元迎、胥善浩一起跳入围壕泅水上岸,快速爬上碉堡,并将绑好手榴弹从枪眼投入碉堡,同时跳下碉堡,滚入战壕水中,四声轰名响起,敌堡飞上天,夷为平地。四人又从战壕水中跳上岸飞快占领阵地并向地下室敌人喊话:“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然而顽固的敌人龟缩在地下室里就是不出来,最后还是用红辣椒串子点着给薰出来投降的。
  1946年,山东野战军兼新四军军长陈毅率山东野战军向南越过陇海铁路线于7月23日到达淮北。当时,华中、苏中之敌势已颓,而淮南、淮北的敌人气焰正旺,因此我军决心在淮北打一两仗,以改变局势,遂以主力向灵璧、泗县(泗州)桂顽求战。当时驻守泗县的是敌第七军的一七二师,老兵军龄平均七年以上,善守是其特点。这次山东野战军主力十九个团南下攻它,以多胜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时暴雨连绵,泗县地区河多沟深,一片泽国。8月7日,我军八师以五个营兵力攻城,连续暴破,不到10分即破北大门和西北门攻进城内。但继而守敌组织顽强的反扑,敌炮火猛烈,我军两支部队失掉联系,又无预备队和炮火支援,又无防御工事依托,八师伤亡惨重,阵地丢失,伤亡和溺水者甚多,伤亡严重,被迫退出阵地休整。当时胥保光所属九纵七十七团,在泗县城东北打援,支援县城战斗,损失也很大。胥保光也在战斗中失去联系,连尸体都未找到。至今胥保光同志的尸骨还在异地他乡,无人知晓。
  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保光同志为革命烈士。
     
胥元迎
     胥元迎,1918年出生于胥湾村贫雇农家庭。其母早年病逝,一家生活靠父亲雇工维持,生活困苦。一九四二年自愿报名参加胥湾武装基干民兵。胥元迎从小就养成一次吃饱三天不饿的习惯,吃的多,长的快,个子高大,跑的快。在参加民兵后,更是积极训练,对实弹打靶入了迷,随便在垣墙上挖个洞,就能卧倒练习瞄准几个小时,经过半年时间的训练,射击技术达到“神枪手”水平, 200米以内弹无虚发。1943年,胥元迎参加了“胥湾保卫战”,1944年被新四军二十七团选中,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正规部队,1946年东撤途中,编入华东野战军。后来,胥元迎随同首长在去泗县大庄镇侦查了解水情、地缘、道路和敌驻军情况的过程中被敌人包围,为掩护首长突围,胥元迎冲入敌群,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了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牺牲在战场上。
     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元迎同志为革命烈士。
     
胥元硕
  胥元硕,1919年出生于胥湾村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参加胥北村武装基干民兵,积极参加练兵活动,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胥湾民兵中积极分子,1943年参加了胥湾保卫战,1944年被新四军二十七团选中,成为为二十七团正式战士,一九四六年东撤途中成为王必成师长领导下的六师十八旅一名战士。
  淮阴失守后,国共双方争夺淮阴东北三十五公里的涟水城。该城是山东、华中两大解放区联接枢纽,又是张灵甫率七十四师占领淮阴后,唯一选定的目标。1946年10月22日,敌七十四师集中全部炮兵,对涟水城的南门外故黄河渡口发起撼天动地的炮击,其部队乘橡皮舟渡过故黄河。解放军守军一个排舍生力战,全部牺牲,南门渡口失守。七十四师直扑涟水城。幸而我援军赶到及时还击,重新封闭了突破口。但七十四师已经在河岸立住了脚跟,并在河面上架了浮桥,准备第二轮猛攻。25日,七十四师与解放军激战一天。下午四时,七十四师突然投入一个团的生力军发起冲锋。此时解放军守备部队已伤亡严重,疲惫不堪。七十四师终于在城南防线中央撕开一个宽大的缺口,直扑涟水城。
  这时王必成的六师赶到了。前卫第十八旅冲破敌军的飞机大炮炸出的一堵堵火墙,及时增援城南阵地,七十四师开始溃退。随后,六师战士在东门外与敌人展开了拼杀,干脆利落地歼灭七十四师一个营。26日大战再起,张灵甫倾注全力,发起猛烈的进攻,一天内连续八次的突袭,都无法撼动六师的防线。入夜后,我六师发起反击,夜雾迷漫的故黄河边,杀声和刺刀碰嗑声混成一片,仅仅两个小时便全歼故黄河北岸的七十四师五十七旅两个营,许多国民党官兵淹死在冰冷河水里。28日,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全部赶到,粟裕司令员下达歼灭七十四师命令,30日夜华野全线开展进攻,如猛虎下山扑向七十四师。张灵甫见势不妙,付出1000余人伤亡的代价,仓皇逃回淮阴城。
  当时,胥元硕是王必成六师一名战士,参加了涟水城战役全过程,但在战役过程中失踪,连尸体也未找到。至今他仍旧长眠于涟水城下。
  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胥元硕同志为革命烈士。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