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睢宁政协 > 文史资料 >

关公在下邳

时间:2013-05-03 00:00来源: 作者: 点击:
            

                                                    百氏三友

     在东汉末年,中国正处于大动荡、大混乱的时代。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起义,冲击腐朽的汉刘王朝摇摇欲坠。各地军伐、豪强乘势各自为政。为了扩大势力,互相争夺混战。当时是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天灾人祸又一次把全国的老百姓,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后,也卷入这次动乱的浪潮中。古邳,古时称下邳,在当时是我国东部大郡,成为军伐、豪强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据史记载:刘、关、张就曾多次争战下邳城。并在此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特别是关羽(字云长,后人尊称关公),公元199年被刘备派遣来下邳(今古邳)驻守,任太守。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一代英杰关羽被孙权杀害,关羽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因他忠勇贞节,义薄云天之名为千古传颂,尤其在下邳地区(古邳)广大人民对他更是情有独钟,广泛流传着关羽显灵护民的传说。

      因此,自古以来,关羽的美丽传奇故事,在当地传项不息,但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必定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的更多。传奇也是古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传承,是炎黄子孙的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源泉。

                                               半戈山来历

     在古邳从很早以前就传说:在古邳城西北二、三里路,有座叫半戈山的小山。公元199年,东汉末年,全国军伐混战,人民百姓深受兵灾动乱之苦。当任徐州牧的陶谦病死后,皇叔刘备接任此职,为了更好的管理辖区,防备曹操、袁术等军伐的进犯,刘备命陈登等守徐州,关羽驻守古邳,自己和张飞屯守沛城,成犄角之势以便相互呼应。在此期间,关羽为了解当地民心民情,经常骑马出城巡视体察。一日来到城西北一小山旁,见聚集众多百姓正在吵闹殴斗,关羽停马询问情由,原来此山东西两侧住着汤、李两个家庭,常因抢夺山地耕种而争斗不息。得知此事后,关羽叫来双方族长,命各自调停本族子弟暂息争执,众百姓见大名鼎鼎的关云长出面,立即鸦雀无声,听候调解。关公告诉大家,国家正处危乱之际,百姓应互相友爱团结,毗邻更应该互帮互让,这样才能既可抵御外侵,又能互助互补共度生活难关。于是,叫一军士送来手中长矛,关公接过后,双手用力折断,告诉众百姓,你们共同生活在一山一水之间,尤如此矛,合则共赢,分则双亏,只有形成整体,才能无坚不摧。若折成两段,就会毫无作用任由摆布,最后是自取灭亡。众百姓见此,心悦诚服,双方都愿握手言和,发誓今后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关公体察民意,关心民情的事迹,就将此小山命名为半戈山,并告诉各自后代,永远不忘当年关公调解纷争之德。

                                   下邳土山“约三事”委身求全救黎民

     据传说:关羽在保二皇嫂驻守古邳时,曹操亲率20万大军前来讨伐,由于刘备兵少将寡,又因新得徐州,诸郡民心不稳,徐州、沛城两地怎挡曹操虎狼之师,很快徐、沛两地先失,刘、张落荒而逃不知去向,只有古邳(当时称下邳)孤城一座,很快又被曹军围得水泄不通,关公素来忠勇刚烈,曾决心出城与曹操决一死战,但终因势孤不敌,败退至古邳西北一小土山上固守。

     在东汉末年的各地军伐豪强混战中,他们都随意草菅人命,老百姓是此次动乱浩劫中的最大受害者,据史记载:曹操就曾多次破城后,采取屠城的残忍手段以立军威。此次攻打下邳,双方力量悬殊巨大,关公经权衡,采纳了谈判的措施(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皇嫂、如知道刘备去处立即赶赴),归顺曹操,缓解了曹操屠戮全城百姓的野蛮报复心理。才使曹军不战而退军三十里,避免了满城百姓的灭顶之灾。关羽也从古邳城中的困凤堂中接出二位皇嫂,走上了“千里单骑寻兄之路”,成全了他千古传颂的不为强势所曲,不受名利所惑的义薄云天的美德。自此,下邳人民世世代代不忘关公识大局顾大体,救民于水火的大恩大德。在他死后的近两千年,古邳及周边地区人民为了纪念他,仍然家家都悬关圣像,乡乡都建关帝庙,直到解放后,古邳还有大王庙(古邳村老槐树原址),羊山宗善寺里的伽蓝祖师殿等。听老年人常讲:每当灾难降临古邳,关帝都显灵救助。平时,在夜深人静时,还有人说能见到关圣有时骑赤兔马,有时乘坐銮辇在众多随从的护拥下,在古邳的大地上巡察民间百姓的安危与冤苦。神奇的传说既美丽,又有在人们的心中起到保护神的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