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桃园镇刘楼村:合作社奏响集体增收进行曲

时间:2023-04-11 09:12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记者  冯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生产服务型模式:

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参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本村村民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统一耕、种、收以及植保等农业配套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农田全托管、半托管等生产经营服务,既提高了全村的农业规模化服务水平,又增加了村集体服务收入。

睢宁县典型代表村:桃园镇刘楼村。

桃园镇刘楼村位于桃园镇东侧,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3.55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该村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100余户,带动村民1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流转土地1000余亩。

桃园镇刘楼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田里,青青麦苗随微风摆动,党总支书记刘波与合作社负责人李中正在查看麦苗成长情况,这里两天前进行了一次以除草为主的农田管理,再过几天就要进行虫害管理。

“这些农田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的1058亩农田种植了水稻、小麦,在我的管护下从没有因为管理不当而减产,收益年年向好。”李中说,在合作社成立前他就是种地能手,对田间管理熟知于心,进入合作社后,他更不敢懈怠,认真管理农田。

“要想收益好,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重要,要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担当意识,现在我们合作社年年盈利。”刘波告诉记者,他在工作中经常与聘请的两位农田管理人员交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予适当激励,每年对于水稻亩产1200斤以上、小麦亩产800斤以上的部分,会给两位农田管理人员提成,年底还有分红,这样不仅成就了员工,也成就了集体合作社。

据介绍,目前该村合作社各类资产总额超过400万元。合作社现有大型拖拉机11台、联合收割机5台、乘坐式插秧机10台、撒肥机2台、高地隙喷杆式植保机3台、植保无人机2台、烘干机3台及运输车等。开展的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内容涵盖了耕整地、种植、收割、秸秆还田、植保、烘干等环节。

在稻谷种植方面,合作社大力宣传种植优质水稻——徐稻九号,为解决稻谷畅销问题打下基础。为了解决人力缺乏、人力服务成本高等问题,合作社按预定计划抓好秧田的育苗工作,培育出好稻苗,为合作社及远近合作社农户提供插秧服务,为取得粮食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仅此一项服务,就让合作社增收近20万元。此外合作社还成立农机维修中心,抽调合作社成员学习培训维修技术,保证合作社各种农机正常使用、不误农时。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有大米加工一条龙流水线,注册“睢和牌”大米商标,是全镇主要水稻产区。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会进行小包装、礼盒包装、真空包装等深加工,满足四面八方的客户,年销售量达40万斤。“今年秋收时,我们合作社的水稻加工完成后,会再收购周边农户的水稻进行加工并向外出售。”刘波说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