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这便是高标准农田的诠释,更是群众心中对一方好田的定义。今年,睢宁在建好高标准农田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31度的炙烤下,没能阻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情……走进睢宁县庆安镇的杜巷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只见机器轰鸣,多台挖掘机正挥舞着“臂膀”,轮番作业进行1500米长度的生态护坡的铺设、修整工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睢宁水利工程建设安装公司技术负责人张珂介绍,该工程东到庆安东干渠,西到姚龙干渠,北到庆安水库,南到睢北河,整个项目区2022年初就已经开始施工了,目前五支沟混凝土砌块儿已经完成了500米了,80渠现在已经完成了3500米,60渠已经完成了5000米。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水资源,还可以起到排涝防洪作用。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我们为什么要争分夺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这样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修护坡、排水渠、栽树种花、平整土地……正因为对“良田”的极致追求,所以如今漫步在睢宁的每一处田野,都可以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身影。在距离杜巷村3公里以外的周庄组,临近215省道的干西沟中,混凝土输送泵车正在轰隆隆的输送混凝土, 干西沟节制闸建设已经初现雏形。
负责该工程的睢宁水利工程建设安装公司技术员杨宏吉说,二闸的建设,好处颇多,因为上游是灌溉区,通过二闸可以实现对上游流下的水进行合理控制,旋转式闸门的设计既可以排涝又可以灌溉。
家家地里都有节制闸。既不用担心地旱,也不用担心地涝,老百姓享受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民生福利实实在在。高标准农田的“高”字不仅仅体现在节水、节肥、节人工等资源利用率高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的“抗灾能力高”,还体现在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水渠相连等农田质量高和粮食的产出能力高。讲到这里,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村,睢河街道伙房村党总支书记李虎看着村里的田大变样,心里颇为感慨。
伙房村2017年整体拆迁以后,结余土地6200多亩,用水一直是伙房村农业种植的“老大难”,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修了15公里的水渠,6公路的水泥路。原本种不了水稻的农田摇身一变效益翻一翻。“前一段时间还平整了一部分土地,不少老百姓手里的土地还多出了10多亩”。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指办主任何猛说:“目前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桥函路闸,自复工以来我们争取与时间赛跑,所有工作都要抢在农时的前面,全县所有渠道我们预计在5月底可以全面完成,分水闸进水口在6月6号全面完成,确保农户们的农业用水,同时函闸等排水设施,计划在6月中旬全面完成。”
排涝、降渍和生态净化,节水灌溉,生态循环、智慧农业……这是睢宁探索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来,作为农业生产大县的睢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注重综合配套的保护和提升,注重推进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已建成的项目区配套完善林网、渠网、路网,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大幅提升,一幅幅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的蓝图徐徐铺展。
全媒体记者 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