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华是官山镇龙山社区的村民,今年65岁。独自生活,靠种粮食维持生计。秋收开始之后,看着自己田里的水稻还没有收割,他非常着急。未曾想,很快,就有人上门帮忙了。
“我种了六亩地,自己忙不过来,龙山社区的党员干部及时上门帮我解决收种问题,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官山镇龙山社区村民吕培华说。
吕培华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得益于“云志愿”党员服务体系。据了解,为精准识别群众服务需求,我县专门设立“串门儿去”手机APP平台,给每位党员设立一个账号,使每位党员都成为“云志愿”服务体系的“客服”。党员“客服”则将大走访中发现的群众需求录入“串门儿去”手机APP平台。今年秋收时节,我县又依托这个平台,开展了万余名党员参与的“丰收睢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吕培华的情况在平台上被发布后,村里的党员志愿者首先行动了起来。
官山镇龙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吕震说:“目前运输车不能进地,我们组织党员成立了帮扶队,分成两块,龙山西一块、东一块。哪个地方群众有需要,我们就到哪个地方帮扶。”
目前,该村3支党员志愿者帮扶服务队已帮助近20户缺劳户、贫困户、老弱病残户抢收了农作物。
“丰收睢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只是我县打造“云志愿”党员服务体系后所取得的一项成果。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走访帮扶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做”的载体,我县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大数据”模式,建立了“网上志愿征集+志愿认领+线下志愿服务+考核管理”的党员“云志愿”服务体系,助推发展、改善民生,发挥全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依托“云志愿”党员服务体系,今年,我县还开展了千名党员志愿者助力“百村万户”工程,以及5000余名党员医疗志愿者深入全县镇、村开展“健康睢宁”党员志愿服务等。
记者在高作镇曹庄村村民刘启彩的家中看到,村卫生室的医生正给他看病。一年前,刘启彩由于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之后,村卫生室的医生定期到她家中为她检查身体,提醒她注意事项。
“十来天就来量一次血压,省的我自己再往医院去,很开心,非常感谢。”高作镇曹庄村村民刘启彩说。
今年以来,党员志愿服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编排了“绿色睢宁”、“健康睢宁”、“文明睢宁”、“丰收睢宁”、“希望睢宁”、“志愿睢宁”、“温情睢宁”、“文化睢宁”、“暖冬睢宁”、“创业睢宁”十大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各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
与此同时,我县还针对原有党员志愿服务队各自为战、服务技能水平偏低,满足不了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实际,对原先全县315个志愿服务队进行整合,建立党员志愿服务“人才库”,根据党员志愿者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等,由县农委、卫生、商务、教育、交通、民政、文体、司法等部门牵头,成立了农技指导、社区文娱、农机修理、法律咨询、卫生服务、扶贫济困等30余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均是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解决了志愿服务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段小凡 赵磊 冯龙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