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要紧紧围绕“四年完成任务,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坚决啃下硬骨头,全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昨天,记者在高作镇官杨村的“农光互补”项目现场看到,新建的电池板连成一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村民刘滋水正在光伏板下面的大棚里紧张地忙碌着。
“我每月能在这打工半个月,每天能领到50元工钱。同时,我回家还能养羊和猪赚钱。”高作镇官杨村村民刘滋水说。
据了解,该项目是高作镇整合省委驻睢扶贫开发资金建设的“农光互补”地面电站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一地两用,实行板上发电、板下高效农业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模式,达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从今年初该项目并网发电至今,已累计发电93万度,实现收入90万元,而发电板下的中草药大棚除了本身的收入外,由于用工比较多,又成为村里低收入户增收的来源之一。据统计,这里最多时可吸纳800多名劳动力务工,现在官杨村的300多名低收入人口长期在大棚里工作。
“我们村低收入群体比较多,达到302人,因此只要是劳力都可以来大棚务工,务工人员可以领到2000-3000元工资。”高作镇官杨村党支部书记张旭说。
此外,在保证农户能获得每亩地1000多元租金的情况下,村里还鼓励低收入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光伏项目合作经营,年底领分红。
“低收入农户以小额贷款形式入股,我们村和省发改委统一决定,入股的农户给他的收益是13% 。除去收益部分,这个低收入农户还有一部分收益,还能参加分红。”高作镇官杨村党支部书记张旭说。
通过扶贫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只是我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其中一个举措。我县还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作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的主要措施之一。古邳镇果园村的夏冬华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双手残疾,夏冬华只有靠帮别人放羊维持生计。后来,他积累了养羊技术,想自主创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听说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夏冬华便立即申请了2万元搞起了养殖。如今,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150头。
“到年底大概繁殖小羊有一百三四十头,扶贫小额贷款让我的养殖事业得到扶持,到年底我可以增收一万多元。”古邳镇果园村村民夏冬华说。
像夏冬华一样通过使用扶贫小额贷款脱贫的农户在我县还有很多。据睢宁农商银行古邳支行客户经理晁贝贝介绍,截至目前,该支行共发放小额贷款300多万元,扶持20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在办理、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该行还采取简化贷款手续、推行阳光信贷、上门跟踪服务等多项措施,保证贫困群众及时拿到贷款资金。
“他们想做扶贫贷款,联系上我们之后,我们及时到户进行调查,现场办理手续,保证第一时间把这笔贷款发放到位。”睢宁农商银行古邳支行客户经理晁贝贝说。
除了搭建金融平台扶贫外,我县还有效衔接“串门儿去”平台、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平台,构建形成“百千万”走访与扶贫攻坚联动机制,推动实现扶贫工作精准化、数据化。此外,我县还积极开展好村级集体经济长效机制创新等省级试点,推动各镇、街道在资产经营、空间治理、产业发展、服务创收、股份合作等方面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有助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同时深入落实县处级干部带头抓、乡镇成立扶贫办具体抓、村第一书记蹲点抓、社会力量参与抓的扶贫体系,积极推动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结亲帮扶”,做到精准帮扶全覆盖。并将扶贫工作纳入县直各部门绩效和县对镇重点工作考核,将督查贯穿扶贫开发全过程,努力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个个促扶贫”工作局面。
记者从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全委会的相关要求,接下来,我县还将通过多种举措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目标实现。
“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收益平稳;二是继续做好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挂钩帮扶工作,做到村村到、户户见面;三是继续完善我们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的建设, 通过扶贫工作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大数据的跟踪,推进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进程。”县扶贫办副主任科员姜秀梅说。
段小凡 徐子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