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记者在睢河街道北外环路成片林栽植现场看到,于2月初启动的这个项目,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共栽植面积约300亩。北外环路成片林栽植工程只是睢河街道今春“百村万树”工程的其中一部分。睢河街道去冬今春计划栽植成片林面积3031亩,农田林网面积4000亩,村级道路4000米、街道办主干道5000米。
睢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陈萍:我们今春采取早启动,早计划,早安排,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把“百村万树”3031亩栽植面积尽快落实到位,打造我们生态睢河,绿色睢河,景观睢河。
据介绍,去年冬天,睢河街道已经栽植林苗地、成片林1000多亩,村内道路绿化4000多米,街道办主干道绿化4000多米,共计栽植苗木26万株,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今春,街道打算在原计划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加大栽植量。同时,把农田林网建设、主干道绿化全部栽植完。截至目前,共栽植成片林约600亩、树木6万株。
连日来,睢城街道也在积极推进“百村万树”工程,记者在小濉河大桥南侧看到,这里正在进行无絮杨柳栽植。
睢城街道农技中心林业工程师 杨明:我们街道对小濉河的两岸,全部进行植无絮杨,这县里面也要求的,把原先有絮杨全部更新掉,小濉河全长,从徐沙河到,南边到新龙河,总成大约有2.5公里,两岸绿化的宽度大概有120米,牵扯到六个社区,王楼,吊桥,朱楼,七井,杨韩,还有花园社区。
据了解,今年睢城街道主要针对小濉河、西渭河,及老龙河两堰进行无絮杨树的种植,目前投资50万元,其中西渭河年前已种植15000株,而小濉河两岸杨树苗大概需要8万株。与此同时,睢城街道的外环生态林带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睢城街道农技中心林业工程师 杨明:我们全长是牵扯13公里,从王楼一直到原先的八里腊园社区,牵扯到12个社区,我们这年前全部是进行招标,从2月15号就开始动工,整地放样,陆续就开始植苗,我们要求他们3月15号之前,外环这个绿化,全部完成,他们的植苗量大概有18万株,投资近1200万元。
睢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睢城街道共28个社区,争取总体植树超过30万株,工程开展以来,街道已植树15万株左右。栽植后的树木管护等工作,将分派到各社区负责。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各镇(街道)、园区都已纷纷启动“百村万树”工程,工程将凸显村庄绿化“森林化”、城镇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景观化”、河道绿化“生态化”、农田绿化“标准化”五化特色,做大做强我县林业,着力建设生态睢宁、美丽睢宁。
县农委林业站站长 李言安:我们农委将依然按照县委县政府“百村万树”工程进行促进落实,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镇进行技术指导,搞好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加强督查,把各镇当前进度和当前进展情况及时统计上来,掌握动态,确保“百村万树”工程去冬明(今)春400万株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我县的规划,到2020年,全县将栽植1000万棵树。到那时候,睢宁的每个镇、街道、村庄都将拥有“微森林”,达到移步一树、移步一景,一个全新的“生态睢宁”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而“百村万树”工程,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无论是利用沟壑渠边种植的经济林,还是大面积种植的果树林,在不远的将来,都可以鼓起村集体收入的“钱袋子”。使睢宁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月23日,记者见到高作镇官杨村“第一书记”王刚的时候,他正在官杨村“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的建设现场,和村干部们一同讨论下一步的项目施工方案。他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年初离开原工作岗位,来到官杨村担任扶贫帮扶的“第一书记”后,“如何做好扶贫项目”就成了他心中最为牵挂的事。怀着期待和忐忑,王刚来到这里,而官杨村的贫困状况让他犯了难。
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队员 官杨村“第一书记” 王刚:村里面什么产业也没有,而且村里面脱贫任务非常重,我们平均每十个人里面就一个是低收入人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偶然间,王刚得知外地有一个“农光互补”项目,适合在农村推广,收益也颇丰,这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多次考察和多方研究,王刚和村干部、后方单位以及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的伙伴们一致决定,把这个好项目落地官杨。
说干就干。当年10月,项目开工。在多方支持下,一根根光伏电柱拔地而起,一块块宝蓝色的电板整齐地排开,远远看去如同一道靓丽的飘带。
据介绍,这个1兆瓦光伏电板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00多万的集体收入。自2016年12月31日正式并网发电以来,短短50几天,这个项目就给村里创造了15万元的收益。等在建的13000多平方米的大棚种上经济作物,效益还会更高。
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队员 官杨村“第一书记” 王刚: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收益,那么我就想怎么做,就一定要让老百姓见到实惠,所以说我们就是准备今年的项目做好完了之后,我们给每一个低收入户发一个小卡片,给他算好他一年的收入,应该加入合作社以后我们应该给他分多少红,也就是他有多少收益,他一目了然。
正如王刚所说,扶贫工作要让老百姓见到实惠。官杨村村民蒋道其就深有体会。一年前,在政府的帮助下,蒋道其家的房子由土房变成了砖房,虽然房屋面积不大,也算不上精致,但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高作镇官杨村村民 蒋道其:王书记,节气跟儿都来慰问贫困户,看望贫困户,那天我想说一句没好说,什么意思王书记,就像焦裕禄似的,下老大的雨还到我们家。
不仅是村民,“第一书记”的付出也让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挂在心上。
高作镇官杨村村委会主任 李维忠:老百姓看到这个(项目)是很高兴,也看到了收入…解决了我们村150多户的低收入户的收入。
拥有了好日子开端的可不仅仅是官杨村的村民,沙集镇和平村同样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提到沙集,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沙集镇红红火火的“电子商务”让无数有志之士走上了致富路。然而在沙集,还有部分村庄集体收入很低,还有困难的扶贫工作要做,和平村就是其一。目前,全村还有80余户、200余人尚未脱贫。
为了解决脱贫难题,和平村在多方帮助下建立了四栋标准厂房,开启了“电商扶贫”模式。分得的2000平米的厂房可以出租给电商大户,此外,还能带动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进厂务工。
沙集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 吴强:和平村2016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现在目前机库库房已经建好,这个6月份之前要上几台机械,一个是粮食收割机,还有一个秸秆还田机,还有一个耙地机,上几台机主要是用于群众服务,为和平村的群众服务,第二个,我们目前扶贫厂房正在建设,也是在6月底之前,有可能交付使用,这一块能给我们和平村的是2000平方米,年收入在10万块钱左右。
吴强告诉记者,村集体收入增加了,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困难群体。
沙集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 吴强:这一方面资金主要用于,还是一个主要用于扶贫,还是扶贫,扶贫为主,第二方面民生方面,修建一点儿桥、涵、闸,第二个对于大沟中沟,用挖机进行开挖开挖。
在睢宁,和王刚一样为睢宁扶贫事业付出的人就在我们身边,而官杨村、和平村不断发展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2016年,我县着力构建了县领导包挂镇(街道)、县直部门“一把手”任驻镇联系人、机关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镇(街道)党政主职包挂最困难村(社区)的帮扶工作格局,全县有100家企事业单位对接挂钩帮扶100个经济薄弱村,一张严丝合缝的“帮扶之网”已在睢宁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县还完善帮扶机制,严格实行党员干部帮扶手册制度。各镇(街道)将统一印制的《帮扶手册》发放到低收入农户手中,确保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户户有人帮、户户有人带,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记者从县扶贫办了解到,2016年,我县围绕“精准、创新、富民”的扶贫工作导向,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脱贫任务。2016年脱贫低收入农户1.28万户,4.19万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3.8万人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率110%。1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8万元以上。其他各项考核指标也都达到省定标准,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稳中有增,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377元,同比增长589元,增长率12.3%,比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出了3.3个百分点。建成一批优秀扶贫开发项目。2016年全县实施扶贫开发项目76个,建成后,可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50万元,带动9000户低收入户脱贫增收。
县扶贫办主任 张玉超:下一步我们打算,一是加强我们的镇级扶贫办公室建设,为我们的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与部门沟通协作,实现部门联动,真正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三是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抓紧完成2017年到2020年扶贫项目库的编报工作,对确定在2017年建设的扶贫开发项目,确保当年建设,当年建成,发挥效益。四是加强扶贫的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由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 扶贫产业收益,用于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
晏婷莉 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