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睢宁政协 > 文史资料 >

湖南国学馆创建者张树璜

时间:2017-09-12 14:49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宋庆阳
 
  睢宁县魏集镇张行村张树璜曾留学日本,他不仅创办晚清睢宁县第一个私立师范传习所,同时还是湖南国学馆的创办人之一,并一度担任湖南国学馆馆长。笔者就手头掌握的材料,草成小文,求正于大方之家。
 
一、知耻后勇,救国以学
  张树璜(1878-1951.5.1),名含章,一名泽进,字树璜、树黄,号健庵,后以字行世。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党员,睢宁魏集张行人。张树璜少聪颖,师从地方名儒吴逢之,16岁考取秀才,宣统元年(1909)与郭爱棠一起“倍选”为拔贡,为有清以来睢邑获取该功名的22人之一。高作镇武秀才周少桢膂力过人,曾有“只手提二拔”的笑话,这“二拔”指的的就是张树璜、郭爱棠。
  张树璜因自幼所学皆为《四书合讲》《五经备旨》那一套八股取士的东西,对新学一无所知。庚子(1900年)前后到南京游学,遇人考教,“客历举十余书俱不能对”,羞愤返乡,始结识风山先生周祥骏,为先生学识所折服,“以师礼事之”,发奋学习,学业大进,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并加入同盟会。1906年冬,孙中山派遣同志回国组织民军,为将来武装起义做准备。“溥泉(张继)先生资以手枪,克强(黄兴)先生赠以锦囊”,张树璜遂放弃学籍与宋教仁等一起回国,两江总督端方曾以三千金购其首级。
  张树璜回睢后,一方面联络睢宁志士,如后来加入南社的周祥骏、郭爱棠、留学日本回国的陈兴芝,一面潜藏在乡间以教学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张树璜1910年创办私立潼北师范传习所,招收学生2班,计78人,张自任校长,聘请周祥骏、郭爱棠等来校任教,周祥骏先生曾任该校教务主任。辛亥革命爆发前,因张、周皆有他志,师范传习所停办,存立仅一年。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安徽主委的吴彦求,曾任某海军基地副政委、正军级顾问瞿广明均为其学生。吴彦求曾撰文记述此事:“我在幼年读书时,正值清末排满革命高潮时,我听到老师张树璜讲革命就高兴得很,因此我也有了排满革命思想。”瞿广明说自己“自幼热爱书法,6岁学颜楷,14岁后学汉碑。启蒙老师张树黄(清朝贡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树璜与陈兴芝、郭爱棠、王玉树等在睢宁收集清江十三协溃兵,在睢宁起兵响应,并动员当地豪绅捐资襄助革命,一度与睢邑“卓袁王夏”大地主骂战。陈兴芝起兵后一度想攻克宿迁未果,又因为兵饷等问题遭到江北都督蒋雁行、民政总长杨慕时的忌讳,将其诱杀,并行文到睢宁查没家产。清江宣告独立后,一度图谋成立江北省,与苏南划江而治。后召集徐、扬、淮、海四属代表,正式推举蒋雁行任都督,并公举张树璜任江北临时议会议长,张时年34岁。民国临时政府建成后,张树璜曾与江北代表一起赴南京拜谒大总统孙文,并受到接见。张树璜任职临时议长期间,带领江北代表呈请财政部在清江浦设立商业银行,财政部批复“所请在清江浦设立商办银行,以维持市面,事属可行,其速将章程拟就,呈部检核。”江北都督取消后,张至程德全都督府任职。江北临时议会副议长、淮阴吴温叟的侄子吴次藩称赞张树璜“明敏沉着,勇于任事,能言善辩。”
二、任职县长,蒙冤入狱
  1912年7月至1913年8月,张树璜就任沭阳县民政长,同时兼任国民党江北支部长。张树璜在任期间,兴教育,抑豪强,多有建树,但是也得罪沭阳商会分会总理程肇湜为首的当地豪绅。程肇湜曾先后任省议员、国会议员等职。沭阳商会分会以张含章容匪殃民苛捐害商,向南京总会乃至工商部告发要求撤换。兹录1913年7月4日沭阳商会分会发给工商部的电文。
  工商部均鉴:知事张含章任私枉法,放匪殃民,侵夺司法,遇案纳贿,屡被控告,特援益纵。对商人尤种种蹂躏,商冤莫诉。曾电报在案。现匪氛紧急,擅离责守,协资到省运动,民情汹惧,佥云张再回沭,商无死所,甘愿一律歇业。敝会责在保商,恐酿激烈风潮,不可收拾。情急吁请转电南京民政长,设法处置,另委贤员,合沭顶感。
  是年3月宋教仁被刺,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不一,迟迟未能发动。虽然李烈钧在江西、黄兴在南京、柏文蔚在安徽、陈其美在上海、陈炯明在广东、许崇智在福建,相继组织讨袁军,湖南、四川等省也宣布独立,发动讨袁。但因缺乏准备,兵力不足,行动不一致,国民党内部仍有不少人幻想通过法律解决问题,是以反抗无力,在袁世凯各路大军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即全部失败,史称“二次革命”,又叫癸丑之役。沭阳商会分会选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向张树璜下“眼药”,其结果可想而知。《睢史人名录》记其被免官入狱,后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为白崇禧怜惜才释放。台湾版《睢宁县志》谓其“勇于为政,因惩办巨室,部属有过当之举,致为仇家所乘”,遭人构陷,“代人受过”受刑事处分数年,服刑期间著有《耻格录》得以减免。《上海监狱志》载,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各监狱实际使用的教诲教材之一就为该书。根据吴次藩所记,他1913年夏在江苏省首任民政长应德闳的家中遇到张树璜,二人后在秦淮酒家一起会饮。此时张含章“意气渐平,锋芒渐敛”, 吴次藩当即赋诗一首相赠:“笔底云烟舌底澜,青年牛耳噪盟坛。缘何屈作风尘吏,买醉秦淮意气殚。”张含章得诗“怃然”。后来说起这段经历,张树璜声称是奉了黄兴之命率队北上牵敌,失败归田。需要补记的是,国民军北伐过沭阳时,当地劣绅程肇湜逃亡不知所终。
 
三、知遇何键,主编国光
  张树璜后到北京卖文为生,拜“现代孔夫子”段正元为师,间有诗歌记录其事。段祺瑞执政组织善后会议,张树璜曾任一席秘书。通俗小说家张恨水未享誉文坛之前,在京期间据说曾得张树璜的引荐,小说才在报纸副刊得以连载。不知是否为连载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的《春明外史》?何键任湖南省主席时,张树璜的大侄子张博言担任何的秘书,树璜遂得聘为省政府总顾问。何的一般讲稿由其侄主笔,涉及到学术文章基本为张树璜代劳,如何的《大同与小康》等。张树璜写书一般自己不动笔,而是是由其口述,由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侄媳苏同云(其妹为睢宁首个中共组织筹建人苏同仁)整理后再由他定稿。张树璜在湖南期间,根据何的主张拟定“尊孔读经”、推行“四维”、“八德”运动。1934年6月,张树璜根据何的授意,出面联络长沙部分绅士,邀集石达夫、吴裳陔等人组建湖南国学馆,由石达夫、张树璜任正副董事长,张树璜一度担任代理馆长一职。起初张树璜欲把国学馆建成研究国学的专门机构,引起何的不满,因此在经费上没有保障,也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张树璜只好竭尽全力,尽心尽责办好国学馆。国学馆将经学编入课程,课程由张树璜等三人编制,其指导思想是“本孔子博学审慎明笃之程序,先致力博学明辨之功,于说文孝经学习尤勤,一以奠治学之基,一以植其立身之本”。
  湖南国学馆倡导读经运动,既无视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一触即发的大背景,也与湖南的既有利益获得者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逆时代潮流而为,沦落为何键钳制舆论、民意的工具。张树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面对种种指责和攻讦,在1935年第7期《国光杂志》上发表《情同孤儿之国学馆》一文予以反驳,同时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背诵、抄写、札记、讨论、实习等五种教学和学习方法。仿照旧式书院学习机制,举行月课和季课,对课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发放甲乙两种奖学金。季课每逢夏冬两季举行,获得甲等奖学金的前10名学生可分层减免下学期学费,超等第一名全免,二三等减半。月课乙等奖学金发月考前30名,按等第奖励6元至2角。这些奖金对贫家子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几乎全馆的学生都参加了课试。在国学馆成立一周年之际,《国光杂志》于1935年5月创刊,国光杂志社成立的宗旨是“明儒术,辨是非,正伦纪,厚风俗,养成最大多数国民固有的文化之精神”,目的就是“欲研取中国固有的文化之精神,使明行于内,辉照于外,以定国是而挽世运”。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经兴趣,张树璜还把学生课试的优秀文章发表到他主编的《国光杂志》上。
  《国光杂志》是国学馆的宣传鼓吹尊孔读经的喉舌,张博言为主编,实际上主事者则为张树璜。国学馆的读经活动和《国光杂志》鼓吹读经的论调虽然得到主张尊孔读经人士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因逆流而动,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销路不畅,且“稿荒”时有发生,杂志存世仅一年多,就于1936年6月16日宣告停刊。其实张树璜本人也认识到“本社所标宗旨,不与时合”。本来杂志定为旬刊,维持不到半年,从1935年第9期起就改为月刊。兼之囿于湖南当时的财政现状,发表在该刊的诗歌、笔记都没有稿酬。张树璜有时不得不七拼八凑,选摘其他文章充数,睢宁故廪生卓西侨、辛亥革命先烈周祥骏等人的诗作有时也被他选发在该刊上。张树璜存世的诗、文、笔记多发表于此。《国光杂志》停刊后,湖南国学馆也随之“寿终正寝”,更名为湖南国学专修学校,何键自任校长。当年8月19日,国学馆在《湖南国民日报》发表声明,从下半年起国学馆停馆,所有教师和学生移入湖南国学专门学校。从《湖南国学专修学校第一期同学录》档案所列教职员名单中,未见张树璜姓名。
  
四、 设帐授徒,保持晚节
  抗战爆发后,张树璜辗转回乡,与老同盟会会员、退职县长沈子廉、王蓝田等设帐授徒,在张行以教书为业。1941年,在中共邳睢铜地委的主持下,睢宁县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吴彦求当选睢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同时成立睢宁县参议会,和日伪争取上、中层民主人士,张树璜、沈子廉等老同盟会会员在群众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属于争取对象。张树璜家张行村与袁圩伪据点几乎连在一起,一有风吹草动,张树璜就能知道。1942年冬,他不仅将袁圩伪军调防等重要情报向我方报告,还曾掩护我淮北三军分区侦察参谋程焕然进入袁圩伪据点实际侦察。1943年邳睢铜地区参议会成立,南社社员、民国参议员陈宴佛,老同盟会员、睢宁县参议组长沈达道等人发起组织成立峄阳诗社。张树璜创办潼北师范传习所的时候,当时睢宁负责教育工作的沈达道曾兼任潼北师范传习所校董,与张含章是老相识。峄阳诗社的不定期刊物古体诗报《峄阳诗钞》,每期均送给张树璜。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树璜一度在睢宁县立师范任教。时任中共睢城区区委书记的刘圩人杨新就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斗争,1946年底被抓。国民党睢宁县长朱伯鸿曾任教职多年,是杨新的老师,威逼利诱劝降始终未果。因张树璜与之有点亲戚关系,又请张来劝降,依然遭到拒绝。杨新在解放前夕被县长朱伯鸿签批杀害。1946年冬,张树璜渡江任句容临时中学教员,后避居任职嘉定县警察局长的儿子张子言处。1949年5月嘉定解放,张树璜父子回乡。睢宁解放后开展清匪反霸运动,1951年5月1日张树璜在该次运动中被枪杀。吴彦求认为张树璜罪不至死,曾对当时的睢宁县党政负责人提出过批评。
  张树璜一生藏书颇丰,因时乱多散佚无存。2010年4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桑兵教授历时5年,与门下博士生一起爬罗剔抉选编的《国学的历史》一书正式付梓,其中收录了张树璜发表在《国光杂志》上的《国学今后之趋势》、何键《要用最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国学》等100余篇文章。据县作协副主席魏鹏介绍,张树璜在张行村的老屋仍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