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对《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也做了相应的修订。
最新版行为准则共有12条,包括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方面,倡导公众将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作为一种社会文明风尚和健康生活方式,持久地坚持下去、推广开来。
勤洗手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
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日常生活中,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双手,可以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内:洗手掌;外:洗背侧指缝;夹:洗掌侧指缝;弓:洗指背;大:洗拇指;立:洗指尖;腕:洗手腕。
健康小问答:
○在公共场所碰到门把手、电梯按钮、手动的水龙头后如何处理?
如果要触碰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可以用一张面巾纸或者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碰触。如果直接碰触后,要及时用流水清洗双手。
○不方便洗手时,消毒湿巾、消毒喷雾和免洗洗手液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没有水源洗手时,可使用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常用的醇类手消毒剂,因为酒精挥发比较快,杀菌效果比较好。如果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
当然,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消毒湿巾擦一擦手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