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寒露凝霜,鲜红的党旗下,李集镇三里村志愿者和村民们一起来到耕地里收获红薯。
三里村去年起,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和土地流转,以协商民主的方式,将整理出的200多亩耕地建成集体所有的甘薯种植基地,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们趟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真没想到今年的收成这样好,俺在农村干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红薯。”68岁的志愿者李荣祥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把红薯田的收种管理交给了他,施肥、除草、治虫,每天带人忙得团团转。特别是收红薯这几天,天不亮他就在地里转悠,看到红薯长得这么喜人,一点儿虫眼也没有,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村里有项目,俺也能跟着沾光。”三里村五组66岁的村民姚帮花接过话茬,这几天她跟着收红薯,每天能赚五六十块钱的工资,回家时顺捎带回的红薯秧更是家里养猪的好饲料,帮她节省了一些饲养成本。
同样高兴的还有正在田里“看货”的邳州市农产品经纪人赵东昆夫妇。“他们种的红薯品种是‘龙薯九号’,糖分高、口感好,既能直接出售给工厂做薯片,又能高价售给小贩烘烤用,市场销路广泛。在超市里零售价每公斤4块多钱。我正在联系车辆,下午直接到地里来拉,这样不仅帮村里解决了销路,更给自己增加了一大笔收入。”赵东昆乐呵呵地说。
“今年大丰收,还多亏高标准农田改造。”三里村党总支书记洪爽爽介绍,该村去年依靠镇里推行的马铃薯—甘薯“两薯轮作”项目学到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在当地农技部门帮助下,广泛推行“高起垅、缓释肥”,增施底肥和有机肥料,同时利用漫灌管网药肥混施、节约资源,保障了种植质量。丰收之际,三里村组织党员志愿者在甘薯田里“上党课”,既增强了党员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又提升了收获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