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工程”,即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李集镇紧紧围绕“三乡工程”这一兴农主线,科学制定目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举措,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特色,注重资源整合,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推动西部工业园区和东部电商产业园“两园并进”,加快农业产调和引资招商,在守好安全、信访、环保、风险防控“四条底线”的基础上,围绕“五项提升”,实施“三园建设”,共建全域美丽的幸福乡村,支持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三乡工程”,李集镇在县主管部门局的支持和配合下,多批次选派了驻村工作队,帮助和拓展各村根据资源特色,走“产业兴旺”之路。在参与南京工程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笔者亲历了李集镇“三乡工程”驻村工作队的社会实践,深刻感受到了“三乡工程”带给乡村振兴的添力效应。第八批驻李集村工作队自今年初驻村之日起,始终把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
驻村工作队多次实地查看了李集村蔬莱大棚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发现该大棚地势低洼,大雨期间排水困难,给大棚增收和产业发展带来隐患,遂会同水利部门依据地理环境设计了水利工程方案。目前,经多方协调和组织施工,大棚内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己建成。这不仅提高了扶贫产业项目的收益,也确保经营者有利润、村集体有收入、脱贫户稳增收,实现了“多赢”。据大棚负责人介绍,大棚占地面积47亩,建设大棚14栋,以种植芹莱、香莱、荠莱为主,主要销往合肥、南京等大城市,市场前景良好,大棚常年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并为脱贫户务工人员购买小额意外险,推进了群众家门口就业。通过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村民也通过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增加收入,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把产业发展的效果落到了实处。
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说:发展产业还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了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社”带动,但如果群众自身没有致富动力,依旧“等靠要”,那也不能做大做强产业。因此,镇党委政府注重敦促和引导村(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干、引导和带动群众齐参与。真正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看到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实效,主动融入加快产业发展的洪流。
为鼓励基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李集编制和打造各具特色、人民满意、量力可行的“三乡工程”项目库,着力培育农村土专家,壮大农村经纪人,积极实施下乡人才、返乡能人奖补政策,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拓展农业产学研合作范围,抓好优质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努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助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先导作用,利用“三乡工程”宣传周,把相关的惠农、助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眼眼争当表率,李集镇着力下好全域提升“一盘棋”,为乡村振兴升级赋能。目前,全镇22个“三乡工程”项目有序推进,1万平方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温氏项目竣工投产。“两薯”轮作等农业产调稳步推进,徐厂村肉牛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明显。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再生资源回收、城乡环境管护、便民服务“五网协同”深入推进。在此基础上,聚焦“五个一百”,围绕主导产业,把准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夯实“三乡工程”资源基础,为经济增长蓄势添力。
(文图/钱韦志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