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把车停好,下来配合一下我们工作。”8月24日,在姚集镇东大门的疫情监控点,陈红华正在指挥准备进入镇区的车辆有序停放,人员配合登记、出示‘两码’、进行体温测量。
记者了解到,陈红华是姚集镇二堡村的一名在职人员,他主动请战,要求把疫情防控“最难啃的骨头”分给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人民群众哪里需要就要往哪里去。”
姚集镇东大门毗邻251省道,是进入镇区的主要出入口和第一道防线,车辆来往密集。陈红华已经在这个监控点上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夏日太阳毒辣,陈红华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却全然不顾,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中午温度达到30多度,他一站就是一天,劝他去休息,他总说没事,还能坚持。”二堡村党总支书记戴斌感慨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陈红华要对不同人群的信息进行一一核查,对于一些虽持绿码、但去过外地的车主,他还要联系其所在村组,过来签字领人。天气炎热,不少行人情绪急躁,陈红华都耐心安抚。
“像我这样的党员和退役军人多的是,我只是做了一点点我自己该做的事。” 采访中,陈红华寥寥几句,一直强调的就是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
全媒体记者 任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