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暴动旧址之一——下邳镇公所所在地
人杰地灵的古邳镇不仅蕴含着悠久的下邳历史文化,在睢宁的中共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邳睢两地第一次武装斗争——下邳暴动就在此地发动。“百年印记 红色睢宁”红色之旅寻访行动的第四站,是坐落在古邳镇粮管所后的下邳暴动纪念碑。
在古邳镇有一条东西走向、历史悠久的古街,名叫龙街。寻访组跟着古邳镇主任科员宋坤来,由龙街开启了下邳暴动寻访之旅。“龙街上有峄阳小学旧址,是当时睢宁早期的中共党组织活动地,这里具有党的坚实力量、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宋坤来说。
1930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盲动主义第二次统治了党中央领导机关。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中共邳县县委在土山、岠山凤凰窝召开扩大会议时作出了举行武装暴动的决议,并要求党员、团员都要参加暴动,积极筹集物资、组织武装力量。由于连日大雨影响,原定于7月7日在土山镇举行暴动的计划未能实施,更名后的邳县行委在许党村重新讨论武装暴动问题,行委书记王树璜兼任武装暴动总指挥。“当时重新选择把暴动地点改在了下邳,一是认为下邳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邳睢两县交界处,距两县城较远,敌兵不易增援,二是暴动队员有条件进入国民党邳县政府作为内应。”宋坤来说。
现在的古邳镇粮管所就是当时国民党邳县区政府所在地。1930年7月9日,暴动前夕风雨欲来,参加暴动的100多名队员化妆成农民,兵分三路潜入下邳各处,等待10点一到,以总指挥鸣枪三声为号发起暴动,然而10点不到,暴动队员的行迹就被区公所敌人发现。
“由于时间未到,总指挥王树璜听到连续两声枪响,也只好提前命令各路暴动队员扎上红布条,扑向各自的目标。区公所里,暴动队员乔庆环、张瑞年正分别与卢荫堂、杜西山谈天,听到枪响,卢、杜二人知事不妙,便分头逃走。乔庆环抢先一枪击中卢荫堂的腿部,因未中要害,其翻墙逃走。与此同时,负责攻打镇公所的暴动队员,知道暴动时间提前,刘坤、徐子清从鱼篮里抽出手枪逼住敌班长王鹤龄,缴获了全班枪支,胜利拿下了镇公所。”宋坤来说。
暴动拿下镇公所,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区公所内的战斗却十分艰难。这时卢荫堂逃进一炮楼,一面指挥区队向暴动队员射击,一面令号兵吹号,向驻玉带桥西的县保安队求援。卢荫堂的叔父、土匪头子卢修德闻讯纠集了卢营子的匪众,伙同杜西山的区队一齐向暴动队员扑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缺乏战斗经验的暴动队员三面受敌,形势十分不利。而疯狂的敌人又用汽油浇向木楼板,一把火将楼点燃,顿时浓烟滚滚。英勇顽强的暴动队员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冲出了浓烟大火的中炮楼,退守到结构坚固的马号炮楼。30多名队员在行委委员、一路指挥石启山的指挥下团结奋战。负责联络工作的陈士品及平日做转化土匪工作的同志在唐宋山集合一部分武装,奔赴古邳增援解围,他们打一阵机关枪,喊一阵话:“我们是西北红军,区队弟兄们赶快回去吧!我们打进去以后,会把你们打死的!……”敌人听到机关枪声,又听说来了共产党的红军,十分害怕,仓皇撤退,暴动队员乘机突围。
次日凌晨,一部分队员撤至岠山渊德公庙里,他们把鲜艳的红旗插到岠山之巅,以引导其他暴动队员前来会合。上午7时许,国民党邳县县长马振邦率县大队到下邳镇压暴动,赶到山脚下,看到山顶上的红旗,以为暴动队员都在山上,遂命令攻山。山上的队员凭仅有的3支步枪还击,敌人听见枪声稀疏,便大肆发起攻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队员们立即分散下山隐蔽。至此下邳暴动失败。在下邳暴动中,王树橫等多名共产党员壮烈牺牲,邳睢两地共产党组织受到国民党当局长时间“围剿”,损失惨重。
后记:寻访组的寻访旅程是短暂的,我们也只能在只言片语中感受这场暴动的激烈,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如今,下邳暴动旧址上的粮管所安静祥和,见证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也承载着一代代人难以忘却的纪念。
6月26日上午,古邳镇党委政府以及古邳中学老三届校友在圯桥村举行下邳暴动九十一周年纪念活动暨下邳暴动旧址纪念碑落成仪式,深情凭吊先烈英魂,深切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
如今的古邳粮管所
下邳暴动指挥部旧址——峄阳小学
岠山新貌
全媒体记者 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