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党旗飘扬在“三夏”一线

时间:2021-06-17 09:21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收割机、拖拉机轰鸣声中,身穿“红马甲”,臂带“红袖章”的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全县夏收夏种的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调配农资农机,为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在保障“三夏”生产中,续写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田间地头的那抹红色,就是繁忙的“三夏”中最美的颜色。

 

 

 

党员志愿者“三夏”帮扶忙

6月10日,在魏集镇双楼村的麦田里,10余名党员志愿者帮助种粮大户朱振峰将麦子装袋打包、搬运到车上。看到一袋袋打包好的小麦,朱振峰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党员志愿者们不但帮我联系了收割机,还帮我把麦子运上车,真是太感谢了。”

走在魏集镇田间地头,放眼望去,麦浪滚滚、机声隆隆,鲜红的党旗随风飘扬,一个个“红马甲”穿梭在田间地头,调茬抢种,处处是夏收繁忙的景象。

魏集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亮介绍,魏集镇共有8.36万亩小麦。为确保“三夏”生产工作顺利进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该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各村“三夏”指挥部内党旗竖起来、党员党徽戴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发挥起来,各支部党员帮扶困难、缺劳动力人员行动起来,“三夏”指挥部内党史学习、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搞起来。“夏收夏种我们在一线,夏管我们日夜坚守,确保全镇麦收季节‘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一条河’。”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想说。

魏集镇共有26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计招募党员志愿者360余名。他们不分男女,不顾白天黑夜,亮身份、当先锋,争做禁烧组织者、宣传者、实践者和困难群众的帮扶者,上到书记镇长、下到职工、党员,全然不顾炎热,奔波忙碌在田间地头,巡逻到深夜。

炎炎烈日挡不住志愿者的热情,“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扛起肩上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使命担当,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夏收安全感、幸福感。”魏集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京城说。

解决120余户无劳动能力低收入户夏收难题

6月8日中午,李集镇10余名党员志愿者来到李集镇东圩社区十组居民朱其兰家农田的地头,帮她将收获的麦子装袋打包。

朱其兰今年71岁,身患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病,其丈夫已经83岁。老两口种植了1亩小麦。考虑到老两口年老体衰,且家庭困难,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主动来帮他们收麦子。党员吴应文还特意将家里的三轮车开来,“田间地头的路不好走,我们跑一两趟帮他们把麦子运到家里。”

“我的病需要吃药,去掉报销部分,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而言依然是个负担。每年收种需要帮助时,社区都会来帮忙,谢谢他们。”朱其兰感动地说。

每年夏收和秋收前,李集镇各个社区都会对家中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和困境农户进行统计,由社区出资联系机械帮助他们收割,党员志愿者出力帮助他们将粮食装袋送至家中。目前,李集镇夏收工作全部结束,李集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帮助120余户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和困境农户收麦。“需要出力我们出力,需要出钱我们出钱。作为党员,我们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有幸福感。”李集镇东圩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正利说。

党群“连心桥” 方便村民生产

王集镇大营村有小麦2800余亩,其中近千亩地被合作社流转承包。夏收之前,村两委成员提前走访,发现大营组、校前组有5处田块道路不通,机械无法进出作业。“没有路可不行。”大营村两委成员研商后决定从集体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购买水泥管、水泥、黄砂铺路架桥修涵。夏收前,这5处田块的道路全部畅通。村民称赞为“连心桥”。

与此同时,大营村还提前排查村里难以完成粮食收种的低收入户,由党员“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抢收抢种。大营村东营组低收入户朱怀佩,身患残疾,收种不便。朱怀佩家有三亩小麦,大营村党支部书记朱辉第一时间为他安排好收割机。“我们家能这么快就收割好,真的感谢政府,感谢村两委!”朱怀佩激动地说。

王集镇共有28个村(社区),小麦种植面积近11万亩。“三夏”开始前,各村(社区)联系农机手、畅通道路,做好了准备工作。为了圆满完成夏收夏管夏种工作,“三夏”期间,王集镇抽调了100余名党员干部赴28个村(社区)驻点。他们既是督察员,也是指导员、服务员、战斗员和宣传员,他们在田间地头奔波,协调农机收种,帮助收运小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问题。目前,王集镇夏收工作已经结束,夏种工作于6月17日结束。

全媒体记者  张昕 通讯员  赵鹏 庄学兵 赵康敏 陈士洲 夏争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