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医共体”助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时间:2018-01-29 10:46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图为县人民医院专家在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对复查患者进行问诊。

图为县中医院专家指导凌城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查看患者报告。

图为县中医院专家在凌城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巡诊。
  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与大多数地区一样,我县居民就医长期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从去年开始,我县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之间的“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大大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什么是“医共体”?

“医共体”就是县级医院与乡镇医院结对建设,实现县镇医疗服务的共享共通。

“2017年,我县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与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古邳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与凌城镇中心卫生院2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县卫计委医改办副主任陈军介绍,这也标志着我县在推进分级诊疗,构建有序就医新模式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医共体’建设,让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两院之间初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

比如,在县人民医院与李集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共体”建设中,县人民医院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巡回医疗等措施,为李集镇中心卫生院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并且每周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次数不少于两次。同时,李集镇中心卫生院看不了的大病,无须办手续即可转诊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医共体”给基层群众就医带来了哪些好处?

“术后感觉如何,心脏舒服吗,血压怎么样?”近日,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瑞利来到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坐诊,对曾在县人民医院做手术的出院患者进行回访问诊。

李集镇一里王村村民王羽生告诉记者,他母亲1个月前在县人民医院做了手术。“现在两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共体’,负责俺母亲手术的县医院专家来到镇里为俺母亲复诊,省去了俺们来回奔波之苦,真是太方便了。”王羽生说。

记者了解到,县级医院医疗专家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临床带教查房、业务指导,实现了县级医院专家到基层卫生院的“传帮带”。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也可到县级医院进行学习,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医共体’建设,增进了我们与县级医院专家之间交流,提高了我们业务知识和诊疗水平,让我们更好地服务病人。”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袁兆好说。

与此同时,县级医院还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重点专科对口帮扶、医院管理指导等,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定期到我们院开展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大大提升了我们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志美说。

此外,通过“医共体”建设,还开通了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县级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医共体”建设还会有哪些提升?

“2018年,我县‘医共体’建设将在政府办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开,积极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服务共同体。”陈军告诉记者,届时,将统筹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理分布、服务人口与专科建设水平,兼顾已形成的合作关系,按照强弱搭配、体量均衡、便于管理的原则,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形成县乡联动,镇村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据了解,下一步,我县“医共体”总院还将根据每家分院传统特色科室与重点发展科室的人才结构和业务能力,组成若干个技术帮扶团队,在分院设立县级医院专家工作室,开展联合病房或合作专科,并根据其收治能力短板,量身定制针对帮扶措施。有计划地培植特色鲜明、能力突出的优势专科,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筑坝分流”功能。2018年底,每家分院至少新增1个重点科室通过市级特色科室验收;力争经过3~5年培育,形成个个有特色、院院有专科的良好格局,并最终实现“到2020年所有乡镇卫生院都有特色科室”的目标。

史艳 报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