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时候,我调到县实验小学从事美术教学活动,在上课之余,我发现我们儿童画虽然几十年来搞得非常地红火,但是有一个空白,这么多年的历史和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应该相对说比较少。
《睢宁儿童画研究》作者 县儿童画活动中心主任 申光:于是我就经常写一些小文章,有的在报刊上发表。后来在南京大学的我的书法老师的关注下,他就给我指出来说,如果你能把睢宁儿童画身上本身的一些史料或者是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挖掘整理一下,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也正符合我的兴趣。于是从那之后我就开始对睢宁儿童画几十年来的发展的历史,倾注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儿童画之乡,我们应该说全县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在搞儿童画,所以我的目标不仅把实验小学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从我们全县的角度,搜集整理我们儿童画的发展历史和状况。
《睢宁儿童画研究》作者 县儿童画活动中心主任 申光:在此之后我同时也在思考,就说我们一个睢宁县,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够有儿童画?我经过思考,我想大概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得益于我们领导的重视。其二就是我们前后大概有几代老师在儿童画的教学当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另外,应该说我们睢宁的文化,具有比较丰厚的底蕴。从汉朝到今天,应该说是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文化长河当中,我们睢宁人都向往着学习和奋进。所以说在我们这个儿童画里面也能看出来,我们睢宁人积极向上的、以及向外拓展的一种向上追求的心理。
但更多的,我是把我的目光,放在儿童画的教育和教学上。我们的儿童画,其实应该说起源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一开始的儿童画教学形式,主要是靠教师的经验。
《睢宁儿童画研究》作者 县儿童画活动中心主任 申光:那么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很多老师都是从院校毕业的,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发展,给我们的美术老师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那么我们睢宁儿童画,应该说还是有它一定的特色的。首先在人物的表现造型上边,要具有童趣、童真,在内容的选材上面,主要以所见所闻所感,也就是画我们这个地方的人物、风情。那么在表现技巧上边,我认为睢宁儿童画大概有这样几个种类,以水墨为主的睢宁儿童画,以水粉水彩为主的儿童画。以油画棒、蜡笔这样为主的睢宁儿童画,还有一些用工艺制作的方法,比如说剪纸、布贴,这类的儿童画。另外,你比如说新兴的叫儿童版画,翻过来拓印的,这其实也就,好多地方借鉴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画像石的办法,把它做出来。梳理一下大概有七种。所以前后经过12年时间,才成就了我这本书稿。
2008年,申光的《睢宁儿童画研究》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成为第一部睢宁儿童画理论著述,弥补了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空白,先后被徐州市政府表彰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五星工程奖”金奖。时光荏苒,从该书的出版到现在8年过去了,睢宁儿童画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并在理论技法上有所创新。申光在平时一遇到有关睢宁儿童画的信息,又习惯性地记录下来。他说,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将这些我县儿童画的新内容,添加到书里面去。
李阳 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