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江苏宜兴:山坳“飞地”变“宝地”

2025-01-14 10:18 睢宁新闻网

“大米20袋,咸肉5箱,出货!”元宵节刚过,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桥涯村的农副产品公司已经忙活开来。穿过四面环山的竹林,沿着新修的村道,又一批农产品从山坳里运了出去。

桥涯村,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下辖3个自然村。3年前,它还是当地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落。

晨雾中的桥涯村。受访者供图

晨雾中的桥涯村。受访者供图

“这里山林多,农田少,377亩耕地集中在6公里开外的安徽广德境内。”太华镇党委副书记、桥涯村党总支副书记顾嘉超介绍,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与村落又有些距离,过去这些农田或荒废,或被临省村民占用。

盘活“飞地”,势在必行。2021年,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班子召集村民,先是厘清耕地权属关系,再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到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修路、筑渠、挖蓄水池,规模化种植水稻和百合……两年时间,曾经的“荒田”变身“良田”。

富硒稻米示范基地上种植的水稻。受访者供图

富硒稻米示范基地上种植的水稻。受访者供图

拓宽致富渠道,桥涯村又想一招。“我们这一带的土壤富含硒元素,为此,村里和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合作,在这块‘飞地’上打造了江苏省首个富硒稻米示范基地。”顾嘉超算了一笔账,村集体收入一年至少能增加30万元。

随着“飞地”成为吸金“宝地”,桥涯村又趁热打铁成立宜兴市桥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还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拉上邻省的乡村,精选34种特色农副产品对外销售。

村里有了经济,创收机会也多了。“村里的运输员,送一趟货就有200元收入;流转的土地每年返聘500人次农户,人均每天进账近百元。”顾嘉超另一本“就业账”也了然于心。

“我从周边30多户农民家里收笋干、板栗等,不出太华镇就能卖完。”林兴霞是村农副产品公司的供货商之一。在村干部的指导下,她还学会了直播带货,“开年两个月,我家销售额就有20多万元了。”

桥涯村的村史馆记录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实践。人民网 周梦娇摄

桥涯村的村史馆记录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实践。人民网 周梦娇摄

名声日隆的富硒大米、沾着泥土的鲜嫩冬笋、白里透青的农家鸭蛋……如今,一车车农产品从山里驶出,逐渐打出了宜南山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2023年底,桥涯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超过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5万元。

驱车行驶在村里的柏油路上,沿路竹林苍翠挺拔,林兴霞的心情和沿路的风景一样清爽。

 
 
(责编:张鑫、耿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