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长江滩涂上如何建起一座“江上桃源”?偏远的小镇,为何能吸引近百名留学归国人员、5000多名各类产业人才来此创业?为了探求小镇蝶变之路,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尔湾小镇”进行蹲点调研。
聚焦·课题:
不做化工,“新赛道”选什么?
临江原名灵甸,围水而垦之田也,是长江入海前冲积出的江滩平原。
4月底,记者一行漫步在海门临江新区,玲珑湖湖面波光潋滟,蓝天碧水交相映衬,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幢幢科研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隔江相望,便是上海崇明。
海门临江新区航拍图,长江对面是上海崇明
“空气好,环境美”是记者的第一感受,很难想象这里十年前是一片荒芜的江滩,更难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定位是精细化工园区。
“新区刚成立时,这里一片荒芜,但是看着江对面的上海和苏州,我们意识到跨江融合的潜力,果断暂停化工项目招商,改换赛道。”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向记者介绍。
不做化工,还有没有未来?新赛道选什么?这成了摆在新区面前的最大课题。
受美国尔湾小镇的启发,“大城小镇”的概念进入临江新区的视野。美国尔湾被誉为“世界宜居城市之王”“南加州硅谷”,周边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我们想要借鉴尔湾模式,打造中国小城。”徐骏说。
新区提出要站在上海看临江,全方位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打造令人向往的大都市卫星城。在产业布局上,呼应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主体产业,推动化工园向科技园转型,临江新区在长江边开启了国际化生态科技人文小城的探索之路。
百奥赛图以创新技术驱动新药研发、澳斯康生物生产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原液……10年时间,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在此,形成了涵盖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制剂、医疗器械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聚了百奥赛图、澳斯康、益诺思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在生物医药科创园的益诺思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带领记者进入生产区域,透过参观通道玻璃窗望去,员工们正聚精会神地操作设备、试管,进行着各种试验。
益诺思的员工正在做试验
作为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益诺思分部当时在上海嘉定和南通海门之间选择了后者。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华说,“我们企业从上海来到这个小镇上,开了一个比上海规模还大的企业,我觉得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好的一个案例。”除了交通的便利之外,海门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落实的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在李华看来才是最重要的。据悉,2022年,临江新区全年工业应税销售增长69.6%,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4.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行动·效应:
从“以人为本”到“江上桃源”
爱德华:“我现在有大把时间。我在gap year,你知道我在说啥吧。”
凯雅:“当然。”
……
在想文化公司IN空间里,驻地艺术家——国家二级演员、南京传媒学院表演专业兼职教授马艳正在和学生进行话剧《天窗》的排练,该剧不久将在园区内小剧场公演;剧场的隔壁,《为荷而来》的画展正在展出,中午时分不时有人参观。
马艳正在和学生进行话剧《天窗》的排练
蹲点调研期间,最吸引记者的是这里的人文环境,书店、美术馆、水边的咖啡馆、动漫公司里的滑梯以及正在排练的话剧,到处弥漫着文艺气息。
“‘科技+人文’正是我们小城独特的气质。”徐骏介绍,“有工作,有生活,有文化艺术,有审美追求,通过这种环境再来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这正是小镇的魅力所在。”
临江十年之变,在徐骏看来,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而怎样留住这些人才,则考验着新区管理者的智慧。“以人的规划为核心,实施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将新区打造成江上桃源。”这是徐骏给出的答案。
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工作即生活”的理念,充分思考人与空间、人与建筑、人与生态的关系。新区规划建设了玲珑湖运动公园、东布洲长滩公园等滨江生态景观,加快配套商业居住、休闲娱乐、教育医疗、餐饮服务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着力打造“1公里生活圈”,园区内罗森超市、瑞幸咖啡等受年轻人追捧的品牌随处可见。艺术家街区、黑匣子剧场、美术馆、健身房、卞之琳艺术馆等,进一步满足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
产业和配套沿玲珑湖畔展开
产业逐步走上正轨,打磨“城市气质”提上议程。2019年以来,以动画产业为先导,一批文化艺术、康养休闲、生态文旅等文创产业在这里找到适宜土壤。东布洲国际动画孵化创作基地、东布洲艺术家孵化平台、定格动画、大师工作坊、画龙动画等文创项目纷纷落地。
在灵感罐头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定格动画导演张勐坐着滑梯从二楼下来。该公司集结了国内顶尖的定格动画制作人,三位创始人去年底都从沈阳搬来南通定居了,拖家带口,“光娃就有5个!从东北到这边之后感觉机会特别多,大家都非常有干劲,有朝气!”张勐笑盈盈地说。
如今的临江新区,音乐、美术、新媒体、动画产业等人才的集聚正带动临江新区区域人文水平的提升,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东布洲公共艺术设计大赛、文化沙龙、专业讲座等各类活动不断,“科学小城,江上桃源”的形象更加立体。
园区内的年轻人中午聚餐
“我们往返上海和海门的班车,现在很少有人坐了,大家都喜欢待在这里,这里特别适合年轻人做科研。”益诺思南通公司的木槿说。
调研·问计:
由化工园区向科技园区转型有三大“密码”
春风拂过江畔小城,吹来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十多年的耕耘,临江新区实现从一片滩涂、化工园区向科学人文小城的蝶变,创新发展理念逐渐成熟,科学小城雏形已成。“我们将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把临江新区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高地。”徐骏表示。在他看来,小城崛起的密码有着这三条:
一、由化工园区向科技型园区转型,瞄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景区、科技园区、创业校区、高尚社区”四区融合创新园区。
二、以“产业+平台+资本”的创新模式,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三、以高品质的城市配套铺设发展“新赛道”,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科技人文小镇,全面提升文化、医疗、教育、休闲等配套水平,留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建言·启示:
花大力气做好“产、城、人”融合发展
去年,临江新区“绿色发展、创新蝶变”三度登上央视新闻——小城的崛起,已被更多人看到。
在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程俊杰看来,临江新区“大城小镇”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极强的创新意义。他认为,吸收上海等地创新资源的外溢,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科技创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有利于完善长三角产业创新联系网络,带动区域创新扩散和整体竞争力提升。“近沪地区与上海之间通过产业分工协作和创新溢出效应,能够加快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
目前,江苏不少地区都在紧盯上海的产业转移,程俊杰认为,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说,推动产业转移无非成本、资源、市场等因素驱动。作为承接方,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承接条件、充分评估可能的影响后果,比如,本地能否为承接项目提供足够的土地、人才、资金、环境等要素支撑和产业生态支持,承接项目对于本地产业链“强链补链”和产业布局的完善是否具有重要帮助等。“吸引上海产业转移,要将竞争焦点从政策优惠转向营商环境,更加强调政策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兑现度。”
生物医药科创园一角
海门临江新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程俊杰看来,非常有借鉴意义。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各地的发展实践来看,资金、项目等跟着人才走已成为趋势。人才的需求是多维度的,吸引、留住、用好人才除了要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还要有优美的自然生态、良好的人文氛围、丰富的城市功能以及有利于人才生活、成长的制度环境等,因此,要花大力气做好“产、城、人”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统筹|刘海琴 王高峰
采写|刘海琴
视频|张琦
片头包装|张琦
编辑: 王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