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苏州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新路径——打造美丽中国鲜活样板

时间:2023-12-14 09:33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中国最强地级市”之美誉。

在这里,感受母亲河的风采,触摸黄金水道的脉动,品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抱经济发展“新蓝海”……宛若抵达了诗与远方的故乡。

 

近年来,苏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与成效。截至11月30日,全市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2.3%。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3.3%,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5%,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Ⅱ比例达66.3%、全省最高。太湖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太湖(苏州辖区)水质达近十年来最好水平。苏州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获江苏省优秀等次,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现新突破,已建成1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16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污染防治推动产业转型

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

苏州经济总量大、资源约束紧,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苏州将“散乱污”淘汰整治作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腾出发展空间,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6.21万家(整治提升2.28万家、依法关停3.93万家),腾挪发展空间8万余亩,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转型升级前为“黄桥电镀园”。相城区黄桥街道的电镀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高峰时期发展到309家。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每年税收不足千万元,且废气、废水等环境矛盾突出。近年来,相城区大力推动重污染和“散乱污”企业整治,黄桥街道以相城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散乱污”专项整治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为动力和抓手,对原黄桥电镀园内的企业开展整治,截至目前电镀企业已全部清零。

“通过整治,削减了污染物排放,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桥街道环境类信访件自2017年以来实现连续6年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明显。同时,产业转型升级也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苏州市相城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林伟介绍,经过整治提升,电镀园已转型为集聚“技术标准高、产业定位高、国际化水平高”的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及产业链重点环节企业的特色产业园区。

走进苏州襄行控股有限公司三楼展厅,各类自动智能产品引起采访组极大关注。记者注意到,襄行拥有三菱、三星、苹果、特斯拉等众多一流合作伙伴。“借力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我们成功布局智能装备、新材料、消费品领域,形成襄行生态三大板块。”苏州襄行控股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刘玉敏说,入园以来,企业产值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已入驻“独角兽”区域总部型企业、日资服务业企业、数字经济类企业等224家。2022年,园内纳税金额达6577.46万元。

齐心村、众安桥村、金星村、三扇村作为吴江震泽湿地片区在环长漾带田园乡村带建设重点区域,水域面积达4.3平方公里,过去曾经是以铸件翻砂厂为代表的“散乱污”作坊“根据地”,黑烟囱、黑车间、黑粉尘是当时村民的普遍印象,一度成为全镇生态洼地,严重掣肘乡村振兴。“散乱污”整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入点,近3年来,通过关停取缔“散乱污”、淘汰落后产能,38家“散乱污”企业(作坊)被关闭,近300亩土地空间被释放。在吴江党委政府规划引领下,通过地块修整、厂房改建、引入招商等举措,不搞大拆大建,各地块因地制宜,丰富各类三产业态,着力推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绿色经济。不仅实现了低端污染企业清零,还推动了“退二进三”的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当地村民走出了黑车间,端起了生态“绿饭碗”。污水横流的涂料厂,变成了游客络绎的柴米多蚕桑学堂;脏乱无比的铸造厂,变成了精致漂亮的乡村酒店;灰尘遮天的铸件厂,变成了速度与激情并存的卡丁车赛道;破败不堪的仓库,变成了美到极致的苏小花田园餐吧。

 

生态保护带动价值转化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要建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

来到锦溪镇顾家浜自然村,就被村口的一家网红咖啡馆吸引了目光。“我们这里每个周末都爆满,来喝咖啡拍照的人特别多。”咖啡馆服务员说。站在开阔的骑行跑道上,一侧是粉墙黛瓦的民房,一侧是生机勃勃的小型湿地、生态鱼塘、村口观景小品、咖啡馆打造出的农文旅融合生态场景,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眼前共存、交相辉映。

“昆山之链”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创造性推出的生态链条慢行环线工程。项目有效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目前,“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缘甸段已完成1.6公里建设,其核心正是顾家浜和袁家甸自然村,同时串联起祝甸砖窑文创区、计家墩理想村、锦溪古镇等文旅项目。行走其间,道路两侧是满眼绿意和河流溪湾,远处是白墙黛瓦的新农村景象,田园风光与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沿线精心打造的“昆山之链”贯穿起区域整体的慢行线路,充分彰显城市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蕴。

 

“昆山之链”的绝妙之处在于用EOD模式打通了一体化“关键堵点”。昆山通过不断提升农村生态基础设施,采用收储、盘活等方式将沿线低效、存量资源进行再利用,依托长三角示范区协调区锦淀周一体化生态提升EOD项目,有效将“锦淀周”三镇水乡湖链打造和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通了一体化“关键堵点”。近年来,锦溪镇朱浜村祝甸村立足自身砖窑特色资源,擦亮“金砖水乡”品牌,着力打造祝甸砖窑文化馆,让集滨水生态和砖窑文化双重优势于一体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原舍祝甸窑餐厅是一家在老窑厂基础上改造的窑洞餐厅,餐厅就设置在原本烧制砖瓦的窑洞里,坐于其中别有一番趣味。“平时还好,周末、节假日一位难求。”餐厅工作人员陈丫梅说。

这些年,苏州全面推进退化生态系统整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今年10月,吴中区成功入选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苏州首家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吴中区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超160亿元。实施太湖围网清拆、沿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重点治太项目,在太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太湖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开展“一山一策”“一岛一策”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太湖生态岛,涵养好山、好水、好生态,厚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水乡本底。全区湿地保护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73.8%、30%。全区原生物种数超1190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全省较高水平,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多年位列苏州市首位。

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田园、美丽园区、美丽生态岛在苏城大地焕发新颜,苏州还不断丰富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遍布全市各地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品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些实践让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互为支撑,极具代表意义和推广价值。

 

常熟市沙家浜景区,已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动范例。依托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秀美的物种资源,沙家浜景区在环境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有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根据常熟市开展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2021年沙家浜镇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217.85亿元,生态资产已经充分转化为全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全镇GDP增加到81.28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5.32万元,超过常熟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GEP与GDP双丰收。

创新机制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4月初,苏州率先出台《苏州市2023年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启动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两治一提升),通过8项噪声异味治理重点任务、6项工作举措、4项保障措施,明确噪声异味污染治理的“作战图”,为全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定下坐标。

2017年以来,苏州以创新改革争做生态制度先行示范,在生态价值转化、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形成众多全国首创的污染防治制度成果。

借助纪委监委和社会舆论强大的监督作用,苏州双管齐下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苏州市、县两级污防攻坚办暗访曝光突出环境问题2765个,90%的曝光问题得到快速整改。“苏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是一个由市、县、乡三级383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监管平台,平台运行至今已受理处置11.5万条群众维权投诉,99.67%的投诉高质量办结。一个“小平台”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身边的“大问题”。2022年,苏州市公众总体生态环境满意率96.2%,位列全省首位。

 

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机制方面,全省首创拟新办餐饮联合行政指导机制从源头遏制油烟扰民。作为老城区,姑苏区的餐饮项目主要分布在商业综合体、繁华闹市街区、旅游景区及老小区周边区域,尤其是老小区周边成为餐饮业环境污染扰民投诉的多发区。为从源头杜绝餐饮油烟等环境污染问题,2019年,姑苏区出台江苏省首个餐饮业综合整治长效管理规范《姑苏区餐饮业监督管理指导意见》,创新建立拟新办餐饮联合行政指导服务机制,防止因选址问题造成的餐饮油烟等环境污染信访。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加强餐饮开办业务指导,防止投资者盲目投资装修后不符合相关要求产生损失,也减少由于选址问题造成的油烟、噪声等环境污染信访。拟新办餐饮联合行政指导实施以来,姑苏区餐饮类信访投诉显著下降,从2018年至2022年,餐饮类投诉量总体下降了53.5%,PM2.5年均值下降33.3%,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4个百分点。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苏州“三办两局”形成全方位合力,有效压降工地各类扬尘污染。今年3月,苏州市住建局印发《苏州市建筑工地扬尘监管白皮书》,全面宣贯落实24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举措。4月,市污防攻坚办会同市工地扬尘办、市大气办、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全市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召开专题会商会议,就共同加强监管,提升全市建筑工地环境管理水平,助力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向好达成共识。

今年5月起,市污防攻坚办定期会同市工地扬尘办、市大气办、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三办两局”建筑施工环境管理专项检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强化指导帮扶,并形成专项检查问题通报,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于短期内无法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期限、责任人。一个联勤联动、信息互通、问题移交、相互协作的新机制,正在为提升全市建筑施工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创新绿色助企方面,苏州全国首推“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开启帮扶企业强化环境管理,落实治污主体责任的新模式。该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让企业更加高效便捷地自我体检、自我保健,建立环境问题“线上发现、即时整改”的工作模式,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疗。目前,苏州市生态环境局首批完成了全市危废经营单位、机动车检测机构、近3年全市受处罚的企业的推广使用,第二批全市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的企业也已开始推广。截至12月8日,全市共有12450家企业注册使用自查自纠平台,设置自查设施42313个,完成检查400.4万次。业内专家认为,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是绿色助企的重要举措,有望实现“压降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压降企业运营成本”多方共赢。

道法自然,长养万物。如今,苏州已率先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苏州将继续奋力争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鲜活样本。

(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文/摄 部分图片由苏州各地生态环境局提供)

责任编辑:高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