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鱼、肉末茄子、回锅肉、肉圆青菜……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雄街道“瑞芝餐厅”的菜单上,挂着十分诱人的菜谱。每天,这里要为30多位老人提供餐食。
民以食为天,2023年,江苏养老服务领域共承担6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其中,“改造提升500个社区助餐点”紧扣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提供家门口的“暖心饭”。截至8月底,全省各地社区助餐点已完成改造提升423个,投入运营360个。这项涉老民生实事,老百姓感受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跟进调整?
【一线探访】
政府兜底扶持,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
记者采访当天,正遇上下雨,很多老人改就餐为送餐,南京市雨花台区打造的古雄街道示范性助餐点后厨立刻忙碌起来,分菜、装盒、打包、配送,要赶在饭点前送到老人家中。
也有冒雨前来就餐的老人,70岁的居民马仁胜说,这里很温馨,有家的感觉。餐厅装修从老人安全角度出发,定制了适老化桌椅和餐具,用餐安全舒适。
作为示范性助餐点,这里面积有260平方米,设有制餐区、打包区、打餐区、就餐区,配备了清洁、烹饪、消毒等厨房设备及智能洗碗机、收银机等设备。根据季节时令变化,供应当下流行菜肴,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我们定期推出古雄特色菜,得到很多老人的好评。”雨花台区古雄街道民生保障部部长佘杰山介绍,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南京市、区、街、社四级联动,为助餐点运营提供免费场地,给予建设补贴及运营补助等政策支持。雨花台区还以居家上门和站点服务为引流方式,推广老年助餐服务,并收集更新老年人个性化助餐需求,按需提供贴心服务。
目前,该助餐点可提供中餐和晚餐,由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营养师按老年人营养需求,制定科学营养的菜谱。同时,针对不同身体状态的长者,提供低盐餐、糖尿病餐等。另外餐厅每周更新1-2种特色菜品,如卤牛肉、酸菜鱼、锅包肉等,满足不同长者味蕾上的需求。
助餐点好不好,关键在运营。承接古雄街道助餐点的是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组织——瑞芝康健养老,助餐点负责人顾翔说,街道采取“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个性化定制”的运营模式,推进助餐点常态化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助餐还创新开发智能化点餐系统,未来将吸引企业用户、上班族客户,实施市场化运作。同时,助餐点还以老年人家庭消费为突破口,开展个性化定制家宴服务,在满足老人日常餐饮的同时,让老年人和家人共享美好时光。
“我们以‘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养老’为主题,针对助餐客户,提供包子团购、爱心自提点,还为老人提供便利,如7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提供小推车、雨伞租借等服务。”顾翔说,助餐点便捷化、特色化餐饮服务逐步获得居民认可。
【部门作为】
让老人“吃好饭”这件事儿,必须有章可循
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在江苏并不是新鲜事物,很多地区开展了十多年,但助餐点如何在新形势下,更聚人气、更好服务、更长久运营,仍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今年民生实事再推500个助餐点改造提升的发力点。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处处长林莉介绍,根据助餐点建设特点,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养老服务项目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主要任务、相关标准、时序进度和工作要求,科学量化民生实事指标,压实工作责任。
民生实事必须保障兜底人群优先享受实事项目带来的实惠。因此,助餐点服务也明确要求,优先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半失能、残疾老年人等有意愿的重点对象纳入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适度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在惠老助餐方面,南京打造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力促助餐服务品质化发展。无锡开展“锡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坚行动,推动实现全市助餐点全覆盖。南通建立助餐服务质量第三方考核制度,定期评估服务质量。
让老人们“吃好饭”这件事儿,必须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为此,省民政厅还研究制定了《社区助餐点基本要求》,明确建设资质条件、场所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功能等。在制度上,确保老年群体补贴到位,对特困、低保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前,各级民政部门正将助餐点落实情况作为养老服务领域重点督查事项,实行按月调度统计,按月盘点分析。按照部署,11月底前,要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做好验收认定和资料归档,并完成“金民工程”养老服务系统数据入库。
【百姓呼声】
期盼运营更专业,助餐吃出“幸福味”
“要抓住老人的‘胃’,赢得老人的心,做好两餐饭,不是容易的事。”顾翔表示,他们正在筹划,整合周边餐饮资源,与周边物业开展积极合作,探索物业养老融合发展,依托物业管家的高粘合作用,将老年人助餐服务融入小区物业大服务中,扩大品牌效应,提升老年人助餐的档次。
“养老助餐点首先解决有没有,然后再解决优不优。”盐城市亭湖区民政局副局长徐林法介绍,今年以来,亭湖区7个主城区街道有20个助餐点投入运营,助餐服务从有到好,受到老人的肯定。未来,还要摸索助餐文化,让“一餐饭”成为传递为老服务民生温度的传感器,成为社区助老服务的放大器,把更多老人从餐桌引导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最大化发挥养老设施的效应。
亭湖区为所有助餐点都冠以温馨的品牌——“长者幸福食堂”,不仅供老人就餐,也向社区居民敞开大门。
在文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幸福食堂”,老人们打好饭菜后围坐于一桌,边吃饭边聊家常,每天一起“聚餐”,感觉居家养老生活有滋有味。
“这里饭菜样式多、味道好、干净卫生,价格也不贵。我们老两口常常为吃饭犯难,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营养跟不上,还是这里方便。有荤有素一顿饭6元-10元,60岁以上老年人都能享受优惠价格。”许美云老人告诉记者,不想来点上吃,这里还提供送餐服务,花2元送餐费。
“老人餐10元两荤两素,十分丰富。亲属来,15元一餐。”陈浩云爷爷和老伴儿这几个月都带着孙子在助餐点吃,高温夏日不做饭,给老人省了好多事。
徐林法期盼,助餐点未来的服务还要更加专业化。“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目前场地由街道提供,装修由亭湖区政府支持,解决‘大头’支出。由于餐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个助餐点一天服务200人,至少需要1个厨师加2名服务员,运营支出不低。为此,盐城市又出台补贴政策,一年按照服务人次等考核,给予最高20万元的运营补贴。未来,还要大力发展中央厨房,补贴送餐费用,让助餐服务在‘15分钟服务圈’内辐射更多老人。”
“小食堂”如何托起民生“大福祉”?文峰街道助餐点负责人孙亚平表示,要想良性循环,助餐点人气还要更旺,期待相关部门在刚开始时“扶上马、送一程”,提高运营者的积极性,让补贴及时到位,促进健康运转,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刘春/文 张琦/视频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