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江苏盐城:只此青绿向“美”而行,写好生态与发展“答卷”

时间:2023-09-20 09:06来源:盐阜大众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清晨的川东港,朝霞照亮滩涂,本地渔民在赶海拾贝,海湾沿线的露营爱好者呼吸着新鲜空气,等候着旭日一点点跃出海平面。

 

盐城是一座湿地上诞生的城市,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城市,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当下的盐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共同绘就更具诗意的生活画卷,为湿地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提供城市样本和范例。

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标志着我国世界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

 

申遗成功以来,盐城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为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盐城从一线海堤内的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成功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目前,条子泥的候鸟种群数量已达412种。

湖荡湿地星罗棋布,处处彰显着百河之城的水乡特色。聚焦生态治理与保护,盐城举棋落子于碧水河湖之间,积极实施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湖荡湿地保护工程。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鸟类等更多生物打造一个又一个新家园。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着力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地绿水清的生态空间格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后劲所在。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盐城环境治理不断从“治标”迈向“治本”,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盐城蓝”洋溢着满满幸福感。这份“常态”背后,是盐城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不懈努力。2022年,在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情况下,盐城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

千里海堤上,绵延不断的生态防护林如同一道绿色屏障,郁郁葱葱;城乡春意浓,公路沿线、河道堤岸、村庄地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宛若一条翡翠项链,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绿色成为盐城最动人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绿色总量迈上新台阶,绿化结构不断优化,先后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面积538万亩,林木覆盖率25.17%。

 

重塑水乡生态,绘就水韵之美。坚持向水而生、水岸同治,着力推进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和通榆河“三河”全流域整治提升,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基本完成,118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盐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加强遗产生态价值探索,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让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后,条子泥打造鸟兽共生“新样本”,恰当处理黑嘴鸥和麋鹿两个竞争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成功保持两个种群的不断壮大;从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到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

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通过国际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是盐城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持续多年的追求。

 

手握世遗这一金字招牌,以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为契机,盐城持续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持续助力国家二期申遗,推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筹备工作,加强与瓦登海世界遗产地的友好交流,共商筹建瓦登海—黄海世界遗产联络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构建,为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作出盐城贡献。

当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全力以赴谋划好、举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充分展现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图景,切实把生态禀赋转化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动力。

盐城 夏恒瑾

编辑:洪云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