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擘画民族工作新蓝图

时间:2021-09-13 08:49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 8月31日晚,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这是演出开始前,习近平等会见文艺会演演职人员代表、组委会成员、56个民族的优秀基层党员代表等 燕雁摄/本刊

  ◆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将之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以谋划,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加以推进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考察,多次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先后四赴民族地区,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纲”

  ◆ 将视野拉长到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靠的正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

  ◆ 不仅要见紧紧抱在一起的一颗颗石榴籽,更要见完整的石榴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 既要“管肚子”,也要“管脑子”。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

  ◆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要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将之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以谋划,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考察,多次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先后四赴民族地区,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会议。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幅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已然徐徐铺展。

  最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25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8.8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4%。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边疆省区,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约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也是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其地位十分重要。

  纵览人类文明史,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道路。然而时至今日,少数族裔问题依然是西方国家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存在民族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始终基于国情、立足实际、把握规律,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1922年,党的二大就提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1928年,党的六大专门作出关于民族问题决议案,认为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激发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新活力。召开民族、统战、宗教、涉疆、涉藏等多个重要会议,把民族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谋划部署。不断完善民族工作顶层设计,成立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国家民委委员制等,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格局。

  ——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和“精准扶贫”理念,强调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民族地区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民族八省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引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新方向。通过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新阶段。首次制定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政策性文件,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性案件,切实维护了民族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精辟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包括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等“12个必须”。

  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重要性: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纲举目张。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纲”。

  如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与共”作了精辟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可以清晰看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同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民族工作“纲”的高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思考。对这一重大论断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必然要求”作了系统阐释——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同时,为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习近平总书记还分析了要把握好的四组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对这四组关系的精辟分析,凸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性发展的深度思考。

  精神层面的力量在做好民族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并不自然而然带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中,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精神的这把钥匙用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还要充分挖掘历史的积淀。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作为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之一。随着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将视野拉长到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靠的正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厚重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种族、血缘、地域等因素,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正是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到丰沛的精神力量。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这一生动比喻,如今已家喻户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我们,不仅要见紧紧抱在一起的一颗颗石榴籽,更要见完整的石榴。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 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普布扎西摄/本刊

  重要任务: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千年企盼,一朝梦圆。对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的民族地区来说,赢得“战役”更为来之不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知重负重、奋力攻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从发展水平来看,2020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0.2%,比重稳中有升。“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

  成就固然可喜,但当前民族地区所面临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仍不容忽视;相较东部发达地区,民族地区面临着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双重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尚需付出更多努力。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根据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一系列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包括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

  对民族地区来说,也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既要“管肚子”,也要“管脑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56朵花。回望历史长河,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当前,四川麻辣烫“烫”到了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据统计,全国数亿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十分之一左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增加,与时俱进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意义愈发凸显。

  在上海,当地少数民族联合会依托各级分会,与街道、社区、企业、高校相关部门联合创建了一系列品牌项目,助力城市民族工作走深走实;在甘肃酒泉,城市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受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口迁入、创业开户等事项……

  不断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将阔步向前。  

  ▲ 9月1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加禾村,当地村民将刚刚采摘的山葡萄搬下山。目前,山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周华摄/本刊

  政治保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即: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形成这种格局,就要使全党、全国和全社会都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化地区和部门间的民族工作协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对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各族干部给予特别关心,不断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作出这样形象的比喻。在今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他对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可以想见,如果民族地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工作的基石必将坚不可摧。

  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

  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记者 林晖 王琦 丁小溪 范思翔)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