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班宣扬培训指标有限,编造所谓“速成案例”迷惑家长;“剧场效应”下,家长和学生被裹挟其中,焦虑蔓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呼声已久”……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全面落实“双减”的决心与力度是空前的、不折不扣的。这份主要针对校内外教育培训的政策,不仅是对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政策会给家长、学校带来哪些变化?教培机构如何转型求变?连日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秋季课程纷纷调整,“动真格”的减负来了
“今年秋季开学后,双休日不再上课,所有课程均调整到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课,原先选择周末上课的家长,请尽快在APP上重新跨报。”近日,不少南京家长都收到了学而思的调课电话,相关课程开始转型,周末课程变为周中(周一到周五)。
学而思南京紫鑫校区的老师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而思小学秋季课程授课时间将发生改变,双休日和节假日的课程,全部改到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课,上课时间为2小时,从晚上6点30分至晚上8点30分。如果没有合适的线下课,可以上网课,不想继续上课的,可以申请退款。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并不是新话题,然而此次力度前所未有。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也在不断印证“双减”政策落实的力度和决心。
日前,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对象涵盖幼托机构、学科培训机构和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发现的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价格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监管部门要求整改,并依法从严查处。
为规范教育培训广告发布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广告监管领域“护苗助老”专项整治行动,突出聚焦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领域广告乱象,依法查处教育培训类违法广告案件。截至8月上旬,全省共立案查处教育培训类广告70件,罚没款74.52万元。
各级政府也在做好教育“双减”工作,截至8月中旬,泰州市已排查668家校外培训机构,发放整改通知书103家,责令停止办学30家;目前初步实现了课后延时服务中小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开办127个公益暑托班,并为确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就餐服务。
“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校外培训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在业企业数量约为42万家,他们打着“教育”的旗号逐年扩张,逐利资本市场,通过制造压力、营销焦虑等手段,诱导学生和家庭深陷其中。而所谓的提分技巧,无非是超前超纲培训以及疯狂刷题,早已偏离了教育的本源。监管部门指出,虚假宣传、缺乏资质、超前教育、贩卖焦虑以及价格欺诈是当前教培机构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也是“双减”政策治理的重点。
“双减”政策的力度已毋庸置疑,不少家长也经历着从“被动跟跑”到“冷静思考”的心态转变。
南京市建邺区白领黄佳的女儿秋季即将升入二年级,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她说,自己工作时间还算自由,但每天要花几个小时接送孩子上辅导班,还是不胜其烦——7月2日到7月12日,每天4个小时补语文和数学,7月14日以后,每天2小时英语课……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心疼孩子,但如果不去上,又怕孩子落后,只能“跟跑”。“实话实说,我对‘双减’政策非常支持,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和家长都从‘辅导班’中抽身出来喘口气,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拓展见闻,这样的培养方式才是我们想要的。”引导回归素质教育是“双减”的真正目的,当黄佳意识到这点时,她也松了一口气。
“我们小时候几乎没上过辅导班,童年很快乐,学业也没耽误。现在内卷得太厉害了!”南京鼓楼区四年级学生家长郑芳聊起自己的困惑和想法,“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累?后来看到网络上说的‘剧场效应’,我觉得正是如此,当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能无奈站起。现在好了,周一到周四孩子要完成学校作业,几乎不可能再上课外班。大家都不上了,反而都解脱了,孩子也能好好休息。”
教培行业资本化结束,加快寻找转型之路
依法从严监管下,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在整改、校正后,尽快做出改变,抱有侥幸心理、打擦边球,只会加速感受到“寒冬必来”。K12(是指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学科类培训曾是教培行业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当前的转型力度也最大。
“其实双减政策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我们一定会积极去落实。”昂立教育南京分公司总经理周国强告诉记者,其实昂立教育既有学科教育事业部,也有素质教育事业部,只是此前,素质教育事业部一直没有在南京开设校区,南京昂立主打的是英语培训。未来,公司计划周一到周五推出学科教育,周末推出素质教育,让校区从单一的学科类走向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的综合校区;成本上来看,也更加有利于校区的长期发展。目前,STEAM课程(指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编程和英语绘本阅读、剧本课等科技类、益智类,艺术类等素质教育课程已在积极酝酿中,预计今年10月推出。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让他发挥自己的天性,可能就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道光。”从事教培行业多年,周国强如今感触强烈,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奉献和服务”,即便是教培老师,也要秉持“育人”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初心。
南京本地一家主打青少年编程的培训班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虽然当前多家头部企业均开设了编程课,但未来招生还是会有一定压力,他所在的机构目前不打算扩大培训班规模,“走一步看一步”。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资本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热捧以及无序竞争将被按下“暂停键”;此外,经过规范治理后,良莠不齐的中小型教育机构如果不快速校正或转型,一大批或被淘汰出局。
“洗牌”之后,教育培训行业也将迎来规范化。目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教育智能硬件,被各相关企业视作转型机会。首先,在素质教育大获支持的背景下,该领域有望迎来新增长,今年7月28日前后,猿辅导上线STEAM产品“南瓜科学”,新东方等头部教育机构积极布局素质教育业务。其次,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的“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教培“新赛道”,如好未来面向职业教育,推出“轻舟”大学生教育多元平台,作业帮上线成人教育“不凡课堂”等。此外,有灵敏的企业,也意识到未来学习类智能硬件将成为教学教辅方面的“刚需”,例如腾讯聚焦小学生作业场景,推出“AILA智能作业灯”,具备智能对话、AI讲题等作业辅导功能,同时家长可通过小程序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增进陪伴辅导的效率。
“教培机构转型必将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赛道原本就是存在的,师资和市场基本是稳定的。但随着大型机构纷纷涌入这些这个赛道,优秀的老师、生源会慢慢转向大型机构,小型教育机构发展也许会受冲击。”一位教育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双减进入“实操阶段”,学校如何守好教育“主阵地”
“减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回归学习的本质,为孩子提供适宜、适度的学习机会,双减之后会带来更多教育公平,也为家长带来更大的放松,这是改革的目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夏铜强认为,“双减”政策的直观影响是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增加了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要把这些时间利用好,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消除“教育焦虑”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需靠对校外机构从严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升校内教学质量,把孩子真正从校外培训班“争”回来。“学校除了要研究课堂教学,还要注意提升教育的个性化水平。”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殷飞博士认为,校方首先需要提升学校教育的个性化水平,对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其次加强作业研究,对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另外,政府也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尽量降低班额,增加教师编制,优化学校管理,减少教师非教学负担,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学校主责”,让教育回归本源。夏铜强告诉记者,新开学在即,他将引导各年级老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双减’不是劝人远离学习、虚掷光阴,学校更不能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他表示,学校将积极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率的新举措,同时进一步创新评价方式,坚持多元评价,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对学校来说,‘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和初心,对学校教师来说,‘双减负’促进教育理念、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既要减负,也要提质。”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校长陈惠琴认为,“双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是“校内校外”,都要坚持科学、规律的育人方式,要关切“每一个”,让“每一个”得到公平的、适合的、充分的发展,努力实现“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培养多种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发展需求,该校目前积极开发、创新相关课程,例如儿童自主走班课程,跨年级选修课程,PBL项目化课程等三种课程形态等,就跨年级走班选修课程,培本实小东西校区达147个,陈惠琴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演练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
“‘双减’的根本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课堂教育供给,增加优质学校资源供给,加强教师管理,用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介绍,南通将实行作业布置总量清单制。要求同一学校、同一区域作业布置的总量必须一致,同一时段、同一节点作业布置的进度必须统一,学科组、备课组建立作业布置清单制,在规定时间向学校报备,向家长公示。
“社会机构要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扮演好支持学校教学,发挥社会机构正确的助学功能。”殷飞认为,今后还要警惕培训机构打着非学科的幌子,采用素质教育的外表继续进行超前学科培训的教学;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坚决防止使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这些措施得到深入实施后,相信未来会逐步降低家长的教育焦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许海燕
实习生 糜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