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扬州主城区管控举措不断升级,要求居民“足不出楼栋(自然村、巷)”,管控举措在基层如何落实?居民的生活如何保障?8月18日记者来到扬州邗江区蒋王街道探访。
18日下午2点刚过,蒋王街道四联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张连晨的手机发出提示音,打开APP他看到有一户居民打开了家门,将一袋垃圾丢到了门外,随即他联系正在庄台的值班人员: “刚刚有一户村民打开家门,通过监控看到,是丢垃圾的。请大家上午将家中的生活垃圾打包好,每天会有专人来收,不要随便打开家门……”
“通过手机上这个‘小e管家’APP,可以随时看到后庄组的每个角落。按住上面的这个喇叭标志,就可通过监控把声音传到村里。”张连晨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四联村的两道技防手段。他告诉记者,在蒋王街道的监控大屏上,也能通过监控实时查看后庄组的情况。“我们在后庄组的36户村民的前后门上都安装了门磁,一旦有人开门,我手机上微信小程序就会实时通知。”
8月2日凌晨开始,四联村后庄组实施封闭式管理,全组36户,包括主家和租户在内,共300余人全部居家隔离。庄台和商住楼不同,村民散居,单单依靠人力,无法做到全面监管。为此,街道在36户村民的前后门分别安装了门磁,并在庄台的众多角落安装了监控。
“门上有门磁,高处有监控,出口有卡哨。我们设置了防疫‘三重门’,确保村民居家不外出。”四联村党总支书记徐飞介绍,管好自己的人,守住自己的门,才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不过能够让村民们足不出户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第三条服务防线,从封闭之日起,我们在庄台的出入口设置了卡口,20余名志愿者分三班,24小时全时段为封闭村民提供各项服务。
18日下午1点50分,75岁的老党员蒋怀信和其他几名志愿者来到后庄组卡口,蒋怀信是四联村的“愚公护河队”成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村里护河是志愿者,疫情防控,我也要做一名志愿者。”蒋怀信说,他们既是卡口的“守门人”,更是后庄组“服务员”。
“我父亲治疗脑梗的药快没有了,还请帮忙给我买一下药。”在四联村夏巷组村民阚春来给志愿者钱鹏打去电话,钱鹏随即在一张清单上记录下了他的需求。钱鹏告诉记者,他们有两张清单,上面分别标注着“服务清单”“需求清单”。“需要采购日常物资的会记录在‘服务清单’上,而村民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降压药等,则记录在‘需求清单’上。按照清单采购,再送货上门。”钱鹏说,两张清单在手,为村民提供的日常服务就能有条不紊了。
“他们既是劝导员,也是管理员,更是服务员,目前我们街道居民和村民的生活保障绝大部分就是靠志愿者扛起来,每天正常上岗的志愿者超过500人,他们有机关下沉的党员干部,也有本土符合要求的热心居民。”蒋王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张连晨 冷嫦娥
编辑: 李鑫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