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大运河第一锹在扬州破土,元代以后通过截弯取直直通北京;
3月23日,在2021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现场,北京园以总面积6500平米的最大体量呈现,全场瞩目。当天,记者对北京园进行了实地探访。
“搬”来圆明园景点
北京展园位于世园会主入口西北侧,在展园东南位置,结合园内公共水系设置画舫,成为主入口观景点。
园区内外各种花卉已经盛开,杨柳依依,与大红主体建筑相映成趣,一幅大美的春天图画已经呈现。
工程负责人董道宏告诉记者,北京园整体施工进入尾声,主体建筑和基础建筑全部竣工,剩余绿化修补等零散事务在这两天全部完毕。邀月轩、游廊、规月桥、垂花门等主体部分全部完工,园内西侧陈列花卉的四合院也已建成,各种在北京培育成功的花卉,将在近两天全部到位。
“这是圆明园内的‘规月桥’,我们按照1:1的比例,让它呈现给世园会。” 董道宏告诉记者,这座桥原为圆明园“廓然大公”景区内的石桥,是一座造型美观的石拱廊桥,桥拱较高,在古代以便皇帝御舟通行。半圆形的桥洞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轮满月,与拱券上的乾隆御题“规月桥”三字相得益彰。如今,扬州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世园会一睹其芳容。
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在寻找北京和扬州两座城市之间的关联,确定了‘同月共济’的设计思路。”北京园工程师姚聚峰介绍,北京与扬州两地有同样的月亮文化和运河文化。清代帝王多次下江南,特别是“康乾盛世”达到巅峰,大大促进了两地园林、美食等各方面的交流,让两地文化联系得更加紧密。
姚聚峰说,月是两地风景中最富有诗意的画面,比如“二十四桥月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比如“天下三分月明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诗句让扬州有了“月亮城”的美誉。从此,扬州的月是诗,是梦,是历史,更融入到这个城市血脉里的文化。扬州瘦西湖熙春台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大厅内有大型壁画,为《玉女月夜吹箫图》,大厅四角各有一扇圆形月洞窗;另外,扬州还有“二分明月楼”,个园有“月亮石”,片石山房中有“水中月”。在北京,月文化同样丰富,包括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廓然大公”中的规月桥,颐和园的望蟾阁、云香阁和月波桥,静宜园的栖月崖,静明园的水月洞、水月庵、载月舫,什刹海的银锭桥、景山的万春亭,以及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等。
明月何曾是两乡。同一轮明月,让两座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北京园内“松间照”石刻上方,工作人员正在安装一轮大大的“明月”。“很快就可以完成了,等射灯通上电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效果就出来了。”工作人员说。
两城同饮运河水
北京园设计效果图上清晰地显示,园内共设计了通运花舫、圆明规月、松间流辉、静影沉璧、柳岸芳坡、仙草花坡、白浮河源、六闸溢影、花庭深处、幽谷叠翠等十多个景点。景点之一的“通运花舫”以古画中的御舟为设计原型,垂吊花卉,塑造“一路高歌下扬州,满船花艳亮碧湖”的景观意境。花舫船头朝向东南,寓意从北京出发,沿运河南下至扬州。
“大运河将北京与扬州两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 姚聚峰向记者出示了一幅设计效果图,上面有清代(1644–1911 年)刊印的《自江苏至北京运河全图》的资料介绍,原本总长273厘米,折装,高24.1厘米,宽13厘米,共计21折。这幅图上清晰地显示,大运河北京段、扬州段遗产点众多,遗产要素类型也十分丰富,这些遗产点既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运河水利、环保、生态的重要展示。
“200多年前,四大徽班正是从扬州出,沿着大运河北上进京,后融合昆曲、汉剧、梆子诸腔之长,形成国粹京剧,徽班进京也被公认为京剧发展的最初源头。” 姚聚峰表示,运河既是我们两座城市联系的纽带,又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立下汗马功劳。相信通过这次世园会的举办,两座城市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扬州发布记者 丁佐春 文/图/视频
编辑 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