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脱贫攻坚亮捷报 乡村振兴谱新章:让老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1-03-23 09:47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金山网讯 全区43个经济薄弱村、1585户3196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村累计达标率、户累计减贫率均达100%,全面实现“强村富民达新标”行动“双八”目标……

图片18

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交出的“双百”答卷,是30万丹徒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最真实的写照,彰显责历史担当,印刻着无限荣光。

头雁带路 贫困村庄“摘了帽子”

都说人勤春早,江心洲益平村的村书记周立新,在春天里忙成了陀螺,村里蔬菜种植基地里的芦蒿正值销售旺季,他扎在农田里,帮着村民拔菜码筐、称斤算账,满手的泥满头的汗,他说:“送的越早菜越新鲜,益平村芦蒿的招牌才能越保真。”

图片19

周立新格外珍惜村里蔬菜的名声,这是他这些年来带着村民靠种植规模,提升品质,和商会签约开拓市场打拼下来的。如今益平村蔬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400多亩芦蒿一个春天,就能卖得约300万元。“2018年我们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周书记吃的苦最多!跟着他干,日子越来越好。”益平村村民张玉祥对老书记充满了感激,“他是名副其实的益平村‘领头雁’!”

无独有偶,距益平村30多公里外的谷阳镇金河村,也有一名全村公认的“领头雁”——金河村党总支书记陆军,2013年,他接手的金河村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村集体只有资产43万元。陆军带着全村建厂房、拉企业、做投资,靠着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蹲守在了施工现场的劲,不仅将金河村村级集体年收入提升至超80万元摘掉了“贫困帽”,村集体资产更增值至1800多万元。

在丹徒的众多乡村,像这样周立新和陆军这样的“头雁”还有很多。近年来,丹徒区建立起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六级帮扶责任体系,构建起以“专职五级”为核心的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体系,大力推广“支部+高效农业+电商+合作社”等运作模式,培育致富标兵1800多人。并选聘176名有创业经验、创业项目的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担任兴村特岗队员,把素质高、能力强、有乡情、愿奉献的人才请回农村任职,成为乡村建设“领头雁”,推动“项目回乡”“产业进村”,收到了选好一人,带活一村,连成一线,激活一片的良好成效。2020年,丹徒区不仅43个经济薄弱村都成功“摘帽”,81个村(涉农社区)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丹徒全区农民人均收入25642元,较之上一年增长6.2%,实现了“攻坚8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年高”。

精准施策 老乡生活“有了里子”

脱贫后的生活怎么样,尝过“贫”滋味的上党镇古洞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张九根认为自己很有发言权:“村子有了面子,我们老百姓更得了里子。”

图片20

“面子”的获得来自去年此时丹徒掀起的村庄环境整治的热潮,全区88个行政村744个自然村齐心协力清垃圾、拆断壁、改户厕……全部通过市级验收销号,实现了村村改模样,户户换新颜。

“里子”的实惠则来自一项项精准扶贫举措。先前孤身一人生活的张九根,房屋倒塌只能借住亲戚家,常年需要服药,日子“靠熬过去”,针对他的情况,2019年,村里帮助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同时为其提供了在公路卡口工作的公益岗位,同年10月张九根搬入新房,务工年收入达2万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现在住得好吃得饱,看病能报销,工作有收入,心里再也不慌了。”张九根中气十足地期许着未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图片21

张九根并不是丹徒唯一得了“里子”的村民:全区4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危房修缮改造成功,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社会救助+慈善助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起来,贫困家庭签约服务率98%以上,免费对所有未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进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基本医疗有了保障;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有了专项资助资金,义务教育有了保障;符合条件的重点对象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救助条件但生活确实困难的建档立卡户获得临时救助,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则参照单人户纳入“单人保”,实现了政策兜底保障。一项项落实落细的保障措施,推动丹徒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也让丹徒一户户贫困家庭和张九根一样,有了精气神的大变样。

提质提效 乡村振兴“迈大步子”

为了守牢脱贫成果,丹徒一方面率先出台《丹徒区防返贫机制》,对“不稳定户和边缘户”两大人群实行动态管理,健全三级监测网络,建立防贫保险,全力构筑返贫“拦水坝”,另一方面,  丹徒区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方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图片23

高资街道水台村,就闯出了一条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稻米路”。依托2300余亩耕地,水台村靠种植稻米“起家”,2011年成立了水青水稻专业合作社,而后又成立了“亚夫工作室”。在农业科技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的指导下,因势利导,潜心打造“水青”牌有机稻米。2016年,水台村村集体收入破80万元,成功脱贫,与此同时,“水青”牌稻米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水台村党总支书记张志青骄傲地说:“别看我们稻米卖得比普通大米贵一倍,但是我们质量高,供不应求,是走精品路线的大米!”

正在精品路线上大踏步前进的还有上党镇的万亩茶园,他们的自创品牌“米芾・长山剑毫”荣膺江苏名牌产品,声名远播;宝堰镇的稻米则成了百年恒顺集团制醋的重要原料,“订单生产基地”不断扩展;世业镇更是牢记总书记嘱托,高效农业发展一日千里,成功打造出“一碗稻”品牌……

图片24

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是丹徒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一大“法宝”。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世业洲“金色年华养生岛”三期项目,建成后包含草原、沙漠、花海等景观,可容纳上万名游客进园游览,是丹徒“特色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的生动实践。项目隔壁的四季春农业园,既能采摘农产品又能游玩赏景,亦是丹徒另一处对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探索。据了解,2020年,丹徒区全年共吸引社会资本“上山下乡”24.03亿元,组织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2个,投资6.65亿元,为丹徒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产业有前景,农民有赚头,才能有盼头。丹徒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实际,咬定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塑特色、创优势,进一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丹徒样板“”。(晏海雁)

 
 

责任编辑:费菲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