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小芦笋成就大产业 弱碱地变身高产田

时间:2021-03-22 11:18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春雨过后,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李庄村芦笋种植基地,一大片碧绿的芦笋已破土而出,茎秆笔直,翠嫩欲滴。近年来,红窑镇依托特有的弱碱性沙土,大力培育芦笋产业,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小小芦笋茁壮成长,村民生活也节节升高。

规模种植,抱团发展

涟水县红窑镇李庄村境内地势平坦,多为弱碱性沙土,种粮产量低,一度被列入市级低收入村。“这种土质,种啥好?”2018年,红窑镇扶贫专干、李庄村党总支书记薛进军将目光对准了邻村的芦笋基地。“这是私人老板承包的,100亩芦笋长势喜人,同样的土质,我们村也能搞!”薛进军立即找到对方老板,劝他来李庄村承包土地,扩大种植,但对方却因资金紧张犯嘀咕。

得知对方顾虑,薛进军申请了60万元的产业富民资金,同时利用“飞地同创”政策,将其他村的富民资金以参股的形式吸纳过来,总共筹集了580万元,在李庄村建设占地1100亩的芦笋产业基地。有了政府资金注入,承包人也有了信心,他随即投资了1000多万元进行芦笋购种、育种等。

芦笋遇到弱碱性沙土,简直如鱼得水。2019年,李庄村的千亩芦笋基地便成功创成国家级设施化芦笋标准化示范区。此后,红窑镇的颜下庄、延寿、金城等多个村也引进经营主体,采用“抱团发展”与“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芦笋产业。到2020年,红窑镇已形成春雨、春竺、春禾、春晖、春华5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000余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生产基地之一,被评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做强产业,叫响品牌

扩大规模的同时,红窑镇还招引加工企业,构建起芦笋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冻库、冷链物流和渠道销售体系。芦笋饮料、芦笋茶等项目已落地实施,芦笋饺子、芦笋牛奶、芦笋胶囊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也正在洽谈研发中。

优质产品也要高声吆喝。红窑镇创立“涟水芦笋”品牌,对芦笋产品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登记管理。同时,聘请第三方负责品牌策划、宣传推广,通过“产地+故事”“生态农业+田园观光+乡村旅游”等方式树立“涟水芦笋”品牌形象,围绕芦笋举办采摘、摄影、科普、体验、观光、品茶等活动。

红窑芦笋不仅引进来,还积极走出去。线上抖音直播带货,线下亮相各大农博会、展销会,布局超市、菜场,目前,该镇芦笋产品已占领南京等市场一半以上的销售份额,“春竺”牌芦笋还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农产品品牌目录,进入淮安市“淮味千年”品牌体系。

强村壮企,富民增收

芦笋产业蓬勃发展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2019年,李庄村村集体第一笔分红就达到15.6万元,当初参股合伙的周边5个村,也因此增收34.8万元。芦笋产业园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近3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67户。“现在不仅土地流转有收入,每月打工还能赚两三千,知足了。”在千亩芦笋产业园内,正在忙碌的村民夏培献脸上洋溢着笑容,曾是贫困户的他,如今已过上新生活。

 

随着用工量增加,李庄村还筹划创建股份合作社,在企业和村民之间架起桥梁。一方面,帮助村内企业快速招工,让老板们安心谋发展,减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利用合作社平台给村民缴纳社会保险,充分保障村民权益。“吸引投资不能光花钱建园区,更要做好配套服务,我们政府就是要当‘店小二’,将村民和企业两方面服务好,让村里产业壮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薛进军说。

融媒体记者 王欣欣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