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杨芹 郑绪军 实习生 马妍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由农业大市升级为农业强市的关键转型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加速推进期,是强村富民发展的瓶颈突破期。宿迁将聚力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宿迁将实施现代农业能级提升行动,坚持“四化”同步,把农业产业化嵌入区域经济大循环,构建工农互促的产业新格局。一是确保完成一项基本任务,启动新一轮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业“两区”质态,加快生猪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守牢稳产保供底线。二是做大三个特色集群,围绕种植、加工、电商,重点打造河蟹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集群、花木产业集群,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三是构建五条精深加工产业链,聚力构建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果蔬制品产业链、水产品加工产业链等,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四是夯实“五化”支撑,坚持项目化推进、园区化集聚、品牌化拓展、智能化提升、融合化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聚焦富民增收,走好“乡村振兴”路。宿迁将实施强村富民提质行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强村富民全过程,持续拓宽收入渠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一方面,聚焦强村引领。围绕做大资产盘子、做活资产权能、做强集体组织三篇“文章”,常态化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深化农村经营性资产权证化改革,深入开展村企联建行动,拓展集体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聚力富民增收,紧盯财产性收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集体产权股份转让、回购制度。稳定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村困难群体转移性收入水平稳定增长。加快培育新生代农民,实施技能培训提升计划,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返乡创业,实现从零散小工向产业工人、职业农民转变。
群众的幸福生活,不仅在于越来越鼓的腰包,也在于越来越美的新家园。宿迁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投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体系,助力生态涵养,改善乡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指导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二是持续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更好发挥政府、市场和农户“三方”力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组团和新型农村社区。三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更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启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四是持续补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农村路网、水网、电网、气网、通信网五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办学条件,稳步提升6个公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4个功能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宿迁将实施基层治理增效行动,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构建新型治理模式,创新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协同推进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乡村治理模式。二是深化新型社区治理,结合《宿迁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条例》,健全物业管理、志愿服务等相关配套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以及现代乡贤等参与服务管理,新增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三是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推广《人情新风“宿9条”》,加快乡村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宿迁无处不在。宿迁将实施改革创新突破行动,向改革要效益,用改革增活力,形成一批农业农村改革成果。一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和资本下乡政策,健全农民“带权进城”和自愿有偿退出权益“带资进城”机制,全面加快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二是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返贫常态化监测、快速响应和分类帮扶机制,优化挂村包户体系,持续推进重点片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帮扶工作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三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谱新篇。未来,宿迁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建设现代化新宿迁的征程上绘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唯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