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杨
新中医院 周杨摄
中医院旧址
睢宁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建院之初,这里只有20多名员工、十多间平房,医疗设备也极其简陋,条件十分艰苦。
平房做病房,冬天取暖
全靠煤炭炉
58岁的高志良是睢宁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他告诉记者,1990年他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县中医院上班。在他的记忆里,原来的医院非常小,只有一栋三层的门诊楼和两排平房当作病房。
“当时办公条件很差,桌椅板凳都比较旧。夏天避暑靠电风扇,扇的都是热风,而且噪声很大。冬天取暖靠煤炭炉,煤炭炉夜里还得起来换炭,否则第二天早晨就要灭掉。换炭过程中办公桌上一层灰尘,还要把窗户打开,否则容易引起煤气中毒。”高志良说,“当时除了硬件设施差,医护人员也很少。我在的急诊内科,包括科室主任在内只有4名医生。当时我是最年轻的,跟其他三个医生轮流值夜班。由于医生少,科室分得也没有那么细。儿科、内科来的病人都得看。”
“以前看病都是
‘老三样’”
戚子岳是睢宁县中医院返聘的外科专家。1992年4月他来到县中医院时,感觉这里和乡镇的医院没有什么区别。
“当时医院科室不多,龙头科室是痔科、骨伤科,还有内科、妇产科、放射科。急诊外科做的也都是如肠梗阻、阑尾炎、疝气、胃切除、胆囊切除等一些简单手术。当时比较先进的微创、腹腔镜,我们只是听说,都没看过,更别说做了。”戚子岳说,“以前看病都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些‘老三样’,现在医院里的核磁共振、螺旋CT、四维彩超机等设备,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这些“高精尖”医疗设备,为提高医教研实力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为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根本保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睢宁县中医院从管理创新中寻突破,从科技进步中求提高,从服务改进中树形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全面协调发展。2013年,睢宁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2023年4月,睢宁县中医院顺利晋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老照片由陆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