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老兵陈伯英:保家卫国 继承父辈遗志

时间:2023-08-03 08:59来源:睢宁融媒体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记者  张官正

  

  

1935年,陈伯英出生在姚集镇张圩村,父亲陈礼仪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礼仪被组织派往宿迁沭阳县周集区任区委书记,领导当地抗日活动。1940年12月陈礼仪不幸被捕,壮烈牺牲。那一年陈伯英只有5岁,对父亲的记忆也很模糊。长大后,当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陈伯英暗暗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去保家卫国。

训练 入朝 行军

“1952年,县里和乡里的领导来家里告诉我能入伍去朝鲜参战,我蹬着自行车就去县里报名了。”终于能像父辈一样报效国家,陈伯英仍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脚下的车子蹬得呼呼生风。

从睢宁坐上马车到达淮阴加入华东军区某部,陈伯英开始了军旅第一步:新兵训练。“天天爬山、投弹、射击,之后又到丹徒县,那里山多,到那还是爬山。”训练了将近一年,1953年6月,陈伯英摘掉解放军标识,作为补充新兵入朝参战。

朝鲜多山,正值雨季,身材高大的陈伯英身背四个手榴弹、一把铁锹、一把洋镐、二十二排子弹,一手提着步枪、一手提着铁桶在沟叉河谷中跋涉向前线进发。“有次下雨,山上积水齐腰深,桶里进了水,排长让我把它扔掉,我没舍得,里面是在沈阳时发的饼干。”等天晴走出水道时,饼干已经被雨水泡得没法吃了,陈伯英至今仍感到可惜。

行军数百里,陈伯英终于到达前线阵地“红山包”,被补充到重机枪连。

防御 站岗 停战

“红山包”位于板门店正南约五公里处,砂川河以东约一公里的西场里北山。西场里北山为敌军前哨阵地,砂川河以西为我军阵地。西场里北山原本是青山,由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不断遭到炮火轰炸,青山变成了红山,战士们便称它为 “红山包”。陈伯英所在部队便在“红山包”一线阵地防御,时刻准备着以打促谈。

“我年龄小,首长又考虑到我是烈属,就让我在阵地站岗,观察对面阵地情况。”陈伯英对于这一安排感到不平,“敌人有个阵地叫红山包202高地,两道铁丝网,两道铁丝墙。我们侦查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准备打了,团里报师里,师里请示军里,军里说暂时不打。这以后就停战了。”没能参加战斗与敌人拼杀,是陈伯英军旅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和平 押送 回国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和平归来,战争双方开始互换战俘,陈伯英所在部队负责押送任务。看管战俘是陈伯英在朝鲜执行的最后一项任务。

1953年10月,陈伯英跟随部队返回祖国,继续投入到国防建设的浪潮中,直到1957年退伍返乡。

谈到抗美援朝,陈伯英感慨颇多:“出国作战,中国的一草一木都很不舍,那种感情无法表达。和平来之不易,当年因为武器装备差,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如果有现在精良的装备,当年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了……”话未说完,陈伯英转过身子,抹起了眼泪。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