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将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源远流长,坚定守护文化根脉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以《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为题进行了发言。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莫砺锋难掩激动心情,“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整体性把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的理论性的评价,切中要害,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莫砺锋说,“第二个结合”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根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能够互相成就,形成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举办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他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激励着我们要做好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云翱说。
多年以来,贺云翱和他的团队坚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大运河、长江、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域文明探源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绩。“深埋在地下的文物,记录着悠远的中华文脉,镌刻着民族厚重的历史。我们将充分发掘文物蕴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使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盛世修文,“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当前正在火热推进中。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道德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樊和平将之形容为“对文化血脉认同、对文化命脉疏通、对文化山脉构筑”的工程。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大家信心更足了,“我们将担当使命、笃行不怠,力争使‘江苏文脉工程’成为江苏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文化认同。它将让我们站在江苏文化的‘巨人之肩’,一览数千年江苏文化的无限风光;也将让我们建筑起走向新的文化高地‘文明之石’,鸟瞰未来中国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绚烂星空中那片属于江苏的壮丽云彩。”
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谱写华章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离不开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倍感振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实践者,永远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前人大家留下的丰厚艺术遗产,需要我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6月2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展现中国书法史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作为书法工作者和文化传承者,我们要用手中的毛笔记言录史,赓续文脉,让历史悠久的中国汉文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所在,以溯本求源的治学精神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江苏是文化大省,也是古籍大省。全省古籍收藏总量约为450万册,不仅古籍藏量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珍贵古籍总量更是占据了全国的1/10。“总书记考察的中国国家版本馆里,就有诸多来自江苏的重要典籍。”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说,其中南京图书馆选送了包括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三十六卷、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万化刻本《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存一至四)、清道光敷文阁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紫江朱氏精刻彩印本《营造法式》等5种古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工作,提供了及时而宝贵的重要指南。古籍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江苏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我们将大力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更好普及和弘扬,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文明始终传承有序,不同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表示,我们应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产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既要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和江苏地域文明要素,也要反映现代化美好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博物馆,不仅要成为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也要成为公众休闲的场所。如今,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都成了网红打卡地,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探索地域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公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龚良说,接下来在推出创意文化产品时,要更加考虑今天人们对审美观和舒适度的要求,让文化产品具有今天的时代特征,成为明天的文化遗产。
“我所从事的昆曲表演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刚刚获得梅花奖的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说,近年来,省昆先后创排《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和《瞿秋白》三部昆曲现代戏,以及《世说新语》《蝴蝶梦》《浮生六记》等古典新编作品,在创造创新中传承昆曲艺术。“如今,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更得到了创新发展,我们的戏迷越来越多,看昆曲、学昆曲的队伍不断壮大。接下来,我们将在探寻昆曲的现代化表达、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文化自信,激扬蓬勃精神伟力
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激发文化自信,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作体裁,既是“一方之全史”,也是一地之“百科全书”。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高远的历史眼光,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地方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播江苏延续2000多年的方志文化,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左健伟说,要采取最新科学技术,主动顺应知识传播体系的变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穿透力的史志作品,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同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丹青承文脉悠久,墨彩绘时代气象。中国美协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周京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回望来路,我们美术工作者既要继续往前走,又不能丢掉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中国画的经典技法要领,做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周京新说,当年“新金陵画派”就是面对全新的生活体验以及创作主题,完成了艺术语言和理念的转换发展。江苏美术工作者将始终沿着前辈道路,始终秉持“其命惟新”“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彰显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开辟彰显中国画当代发展的新天地,弘扬新时代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高校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的青年工作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邵天松表示,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一代一代人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理念千百年来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里。正因为有了这样代代赓续的文脉传承,中华民族才有了坚实的文化根基。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从而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荣使命催人奋进。号角催征,笃行不怠,在前行的道路上,江苏文化工作者的目标更加清晰、精神更加激昂、脚步更加坚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于锋 杨民仆 陈洁
编辑: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