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丰收
【殷殷嘱托之声】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奋进发展之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代表委员之声】
欧阳华代表
欧阳华:
发展特色产业,
跑出富民强村“加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篇幅讲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提到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感到很振奋。”参加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后,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华便赶紧与村民代表连线互动,第一时间把“两会声音”传到基层一线。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阳华说,多年前,白塔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由于紧挨着有宜兴“大水缸”之名的横山水库,白塔村为保护水环境退出了水稻种植,把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发展重点。村内现已形成八大高效农业基地,全村南天竹苗木产业种植面积3000余亩,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为进一步鼓足村民“钱袋子”,白塔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整合五大园区、七大展馆、八大高效农业基地,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5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1500万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基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我感到信心更强了、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欧阳华激动地说。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围绕乡村发展带来了多份建议。比如,建议点亮乡村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让“三夜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他呼吁各方参与乡村新业态的策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带动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增收致富,让乡村产业更丰富、更有吸引力。他还建议,进一步盘活宅基地、建设用地、承包地这“三块地”,通过置换闲置宅基地、盘活低效能建设用地、整合农民承包地等方式,激活乡村产业、扮靓乡村环境,给老百姓打造一个生态宜居、资产增值、经营增收的美丽家园。
“未来,我将继续履职尽责,带领村‘两委’班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用实干担当强村富民。”欧阳华说。
【发展一线之声】
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振兴村:
2000亩高标准农田“很抢手”
春风拂面,大地吐翠。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振兴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小麦拔节生长。通过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农田条块清晰,沟渠分明,一片盎然绿意。去年,振兴村2000亩耕地和邻村广丰村3000亩耕地共同建设成为5000亩高标准农田。
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振兴村高标准农田
脚下,是5米宽的平坦水泥路;河边,是新修的水泵站;田埂旁,是修建整齐的灌溉渠;路两侧,种植着紫薇、桂花等树苗……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穿行在振兴村的农田中,记者感受到“便捷”与“现代”。“以前2米宽的土路走起来费劲,农用机械根本下不去。小麦丰收时,只能用人力肩挑背扛运出去。”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华介绍,通过建桥、修路,安装配套灌排设施,振兴村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每亩每年可比原先增收50—60公斤小麦或水稻、为农民增收100元左右。真武镇水务站站长高万春说:“现在这些耕地上,收割机进出顺畅,农民灌溉方便。原本租金300元一亩的土地没人要,现在750元一亩,还很抢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江都区副区长赵相平表示,按照“四块一框,百亩一方”的规划原则,江都区一边新建高标准农田,一边对已建成的农田提档升级。截至2022年底,江都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7.29万亩,占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的76.7%。今年,江都区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改造提升3.3万亩。
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
乡村多美景,处处展新颜
在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村口,“网红卡通人物”布朗熊、可妮兔“夹道欢迎”观光游客。这类常出现在大城市的卡通形象,如今也来到了田间地头。沙溪镇党委书记王晓红介绍,他们和LINE FRIENDS品牌在香塘村联合打造的“香塘艺术田园国际亲子度假村”,去年10月开放运营,节假日单日客流量可达2000人次,观光、餐饮、民宿加起来的单日营收可达3万元。
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一角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我们倍受鼓舞。”王晓红说,沙溪镇将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打造香塘野邻露营村二期、国际卡丁车中心等农文旅项目,做亮农文旅特色,激发乡村活力。
在香塘村垃圾分类管理站,一套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每天能处理大量厨余垃圾。“这些垃圾先于家禽养殖环节消解一部分,剩下的投入厨余垃圾桶,收集起来后统一送垃圾分类管理站进行生物菌降解处置。村里能够实现厨余垃圾处理不出村。”香塘村党总支书记龚志昌介绍,该村垃圾收集督导员驻守各自片区,根据农户的分类质量和数量每日进行评分记录,排名靠前的家庭将受到奖励。
漫步香塘村,记者被一栋装修精致的大礼堂吸引。龚志昌介绍,这栋名叫“香塘宴会厅”的建筑,由原村办企业职工食堂改造而成,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本村村民借用场地办宴席,收费标准是50元一桌。周边还有配套的停车场,能容纳近百辆汽车。”龚志昌说,宴会厅的价格比传统农村户外宴席“租喜棚”的价格更低,借用现成场地办席还可以避免浪费,既利用好了现有资源,也给村民带来了便利。
统筹 王晓映 周贤辉
采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金亦炜
制图 郑诚 张宇(实习生)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