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泰州姜堰:争当康养名城“示范生”,让城市“IP”更加夺目

时间:2023-12-13 11:13来源:泰州新闻网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冬日的溱湖旅游度假区,水天一色,赏心悦目。“我爱溱湖风光好,地上的花草空中的鸟,空气新鲜河水清,白鹭灰鹭喳喳叫……”船娘徐五林摇着橹船,唱着嘹亮的号子,载着一批批游客在这里休养身心。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锚定“康养名城、幸福姜堰”定位,致力打造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全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内外知名医养康旅慢生活目的地。以康养产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姜堰新实践,争当全省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生”。

夯基筑峰,溱湖蝉联康养福地的“优等生”

姜堰区特别注重生态发展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溱湖湿地生态成为“水韵江苏”新地标,2016年,创成国家生态区,2017年,创成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溱湖风景区创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去年,姜堰区入选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溱湖是姜堰区绿色康养发展的一个缩影。谈到昔日的溱湖,69岁的船娘徐五林心里也“受过伤”,“过去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无序发展,原生态受到人为破坏,鸟儿很少在这里筑巢安家,很难见到鱼儿的身影。”

近10年来,姜堰区投入50多亿元,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湿地新景观,一方面构建湿地生态保护制度,另一方面不搞大开发、大建设,给湿地生态环境“深度疗伤”,提升湿地再生能力。如今的溱湖水天一色,徐五林每天摇橹穿行碧波荡漾的溱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湿地周边近30家化工企业、20家畜牧养殖场全部搬走,停靠在湿地周边河道的30多条“僵尸船”退湖迁出,湿地沿线的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实施了雨污分流等改造,排放水全部达国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入画来。从2012年起,姜堰连续实施了三期湿地恢复工程,即:植被修复工程、木本植物修复工程、水生植物修复工程,实现了“堤岸陆生植被——水陆过渡植被——水生植被”的深度融合。

据溱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保宣教员张明介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现有各种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不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冬季,10万多只侯鸟在溱湖筑巢安家。

绿色康养“妙手”连连,返璞归真得自然。紧靠溱湖地段的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依靠湿地“森林氧吧”优势,吃上“生态饭”。这里已然成了“养生养福”的水天堂。全村2000多人从事生态旅游业,人均收益6万元,去年该村集体纯收入500多万元,该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试点村”、“中国森林示范村”。

野趣横生,小杨成为养生养福的“尖子生”

健康中国,从“菌”开始。就在前不久,全国首家以“武状元”为主题的“菇菇部落”落户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桃花源地”的小杨社区借力发力,倾力打造“吃、住、娱、学、购”城市“IP”健康姜堰新“标签”。

走进“菇菇部落”功能区,在菌菇科普馆里不仅有香菇、牛肚菌等种植菇种,还有与台企合作开发的“七朵好菇”系列加工产品;在生产区,培育各种珍稀菌菇品种以及银耳、金耳、虫草花的“智慧方舱”满眼皆是;在制作区和游玩区,游客和学生可以体验种植、施肥、采摘“一条龙”实践,在这里,人们领略到农耕文化的妙趣横生。

小杨社区同时借助“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每日坚菇、香菇沙琪玛、香菇薄脆等网红食品,开发出状元“好菇系列”“状元好礼”;打造文武两道“状元菇宴”,分别以“御赐十八鲜”“刘氏八大菇”为主打,解锁“好菇好吃法”;以武状元为主题的“菇菇部落”景区落户溱湖绿洲,揭状元榜、游状元街、憩状元府”的状元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设计推广“菇状元”“菇仙子”“卤状元”等公用IP品牌形象,将“状元菇”融入城市建设、成为城市标识、彰显城市魅力。

 

如今,每天到“菇菇部落”养生养福的游客都在3000人次以上,仅香菇年产值在1.2亿元以上。在小杨社区,乡村民宿馆、乡村宾馆、乡村博物馆琳琅满目。

与此同时,小杨社区以“溱湖簖蟹”为题,打造区域特色休闲品牌。该社区建起了600亩“簖蟹村”,催生了养殖师、挑蟹师、扎蟹师、品蟹师等一个又一个新职业,形成了簖蟹产业链。“溱湖簖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该社区合作的溱湖绿洲公司负责人陈奇告诉记者:“簖蟹己从卖当地变身卖全国, 到小杨不吃上一只蟹会终身遗憾,簖蟹己成为康养之城的‘钢筋铁骨’,去年簖蟹养殖及深加工产品产值超3亿元。”

“新玩法、新吃法、新风光、新业态,构成了养生养福的天堂,小杨人用自己的方式——‘加油干’,奔跑在康养名城的赛道上。”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信心满满。

游客倘佯在江苏水美乡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的小杨,游客们走上了“春看会船、夏逛湿地、秋尝八鲜、冬泡温泉”的康养之旅。寻找到了“返璞归真得自然,野趣横生天地间”的康养之“道”。

敢闯敢创,姜堰争当健康产业的“特长生”

在姜堰区,养眼福的画卷徐徐铺展;养身福的天堂满眼闪耀;养乐福的图景美不胜收;养胃福的味道烟火正浓;养心福的乐园尽收眼底。这一定力来自敢闯敢创。

眼前这条生产线是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用于生产黄葵胶囊的。作为姜堰区医药产业的头部企业,这家公司在药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其中,拳头产品黄葵胶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销量稳定在30万箱。

近年来,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向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等新兴行业进军,两大板块的年产值已达6000万元。公司生产的超细纤维内窥镜、一次性软硬性电子镜、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等系列产品广泛运用于临床,每年市场的份额超过80%。健康产品方面,已推出4大类,28种。

“必须建立从‘田头到床头’的管控模式,要将药材种植基地当作中成药的第一生产车间。”苏中药业集团董事长唐仁茂底气很足。

苏中药业开展了黄蜀葵优良种源筛选,确定了黄蜀葵的最佳种源,建立了种子基地。承担的“黄蜀葵种子种苗基地”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以医药及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制造业夯实了姜堰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底座。苏中药业、康健医疗、华夏瑞泰等行业龙头享誉业界,中科盈德、中南高科等明星企业项目相继续落户。数据显示,2022年,当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领域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3家,累计开票销售30.96亿元,增长15.36%。

多点发力,建设“康养名城”。对影响生态功能的项目说不,近几年,姜堰区先后否决重污染项目45个,关停退出化工企业54家,取缔“散乱污”企业153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化工园区定位。就在前不久,该区还在上海举行大健康产业研讨会,100多名专家、企业家共同为建设高质量“康养名城”“把脉开方”,共献良策。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康养名城“姜堰方案”出炉。“含绿量”的康养名城屹立在苏中大地。时己至、势己成,姜堰区既干字当头走在前,更创新探路做示范,擦亮康养名城品牌,争当全省康养名城的“示范生”。预计到2025年,姜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60亿元。

编辑: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