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共富争先·微故事⑧】“山海协作”激活高原“多巴胺”

时间:2023-09-14 10:11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云天高湖,苍穹碧野。“这是我们海南州新的网红打卡点。”站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水库旁,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常州工作组组长,共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赵亮指着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自豪地说。青海是江苏唯一承担对口支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和东西部协作双重任务的省份。江苏对口支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已有13年。今年也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这些年来,一批批江苏援青干部走上高原,一个个凝聚援助心血的项目落地。位于共和县铁盖乡的恰恰湾项目,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高原大美风景变成富民产业

村庄生态旅游从0到日入3万

从西宁市出发,经过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日月山,一路向西南而行约160公里,便来到了龙羊峡水库。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站在海拔近3000米的恰恰湾,面朝383平方公里的广阔龙羊湖,放眼望去,黄河水清澈湛蓝,阳光下泛着令人心动的粼粼波光。

 

站在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可以看到龙羊峡水库大美风光

走进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湖泊、沙滩、绿地的原生态自然之美铺出底色,长达480米也是青海最长的彩虹滑道、炫酷刺激的荒漠飙车等现代化游乐设施勾勒纹理,绘就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多巴胺”画卷(“多巴胺”是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现在也用于指代通过高饱和度、鲜艳的色彩来调动快乐因子和创造力)。

 

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内长达480米的彩虹滑道

星空小屋、罐罐茶馆、天梯、沙滩摩托、轨道滑草也都是游客们爱去的打卡点。“所谓‘罐罐’,即用水泥管道制作的建筑,我们把树木枝干废物利用做了桌子,很受游客欢迎。”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总经理马乐婷介绍。记者采访时,游客张录善正好带着一家人来旅游。他说,“我们是从青海海东市互助县来的。现在这里打造得真好,小孩子玩得可开心了。”

“位于龙羊峡水库西北侧的恰恰湾,以前风景美则美矣,却无法为附近的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如何把大美风景变成富民产业?”共和县铁盖乡党委书记赵晓刚介绍,结合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四地”发展蓝图,共和县把目光聚焦在了“生态旅游”上。

得天独厚的高原生态优势,与来自江苏的资金资源和旅游运营经验碰撞出“灵感”。总投资5800万元的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景区,是常州市东西部协作单体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赵晓刚表示,有了资金投入,再加上借鉴江苏溧阳天目湖的设计理念,恰恰湾整合湖、草、沙、光、冰、雪等特有旅游资源,打造成全县首个“全域全季旅游”项目,如今已成为共和县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

今年1月26日,恰恰湾举办“冰雪节”活动,开启了50天的试运营,平均每天营业额达到3.8万元。7月26日,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正式开业,当天就迎来了两千名游客,开业后每天营业额3万元左右。

“95后”争相回流就业创业

铁盖乡恰恰湾产生“虹吸效应”

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所在的铁盖乡,原先各村村民收入结构单一,主要靠种植业及畜牧业为生,家中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恰恰湾建成后带来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收入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95后”马彪是度假村的安全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恰恰湾的荒漠飙车营地为游客讲解安全驾驶知识。27岁的他脸庞上满是腼腆的笑意。“我是铁盖乡人,今年1月份来到度假村工作。这里离我家三四公里,骑电动车十分钟就到了。我一个月能赚三千多元,工资比以前高得多,这个收入在我们当地很不错了。”马彪说。

“工作稳定离家也近,一个月有三四千元收入。”24岁的龚芬芳兴奋地说。龚芬芳是共和县人,毕业于江苏的常熟理工学院,现在已在度假村入职一两个月。她说道,“现在工作顺心,每天状态都很好。我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越来越好。”

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经理武修阳介绍,“目前恰恰湾园区带动了共和县50多人就业,其中铁盖乡的本地员工有30人。员工每月平均工资四千元左右。50名员工里,有10人是大学生,其中铁盖乡本地回乡就业的大学生有6人。”

距离恰恰湾一公里左右的铁盖乡托勒台村,有一座“等风来”酒店帐篷营地。负责人张斌同样是一名“95后”。十年前,他从铁盖乡赴南京财经大学学习。去年,他带着知识和经验回乡创业。“开业以来累计有了十几万的营业额,相信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张斌自信地说。

在铁盖乡,像张斌一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作为铁盖乡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周边村庄提供分红,还带动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业态。目前,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景区已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5处,未来还计划利用农户现有住房改建农家乐40余家。

清洁能源转变为产业优势

“光伏羊”生态养殖出圈

不仅仅是恰恰湾,在东西部协作的机遇之下,共和县、海南州的优质自然资源都迎来了新机遇。

共和县北临青海湖,南接龙羊湖。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都路过共和县。唐代诗人李贺以“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的名句,写尽这里风光的辽阔悠远。

共和县还盛产牛羊,畜产品产量占青海省的近一成。另外,国内市场3条三文鱼中,就有2条来自共和县。它们生长在雪域高原,肉质紧实、营养丰富。

高原丰富的光照资源也逐渐转变为产业优势。在共和县塔拉滩,超过700万块深蓝色光伏板在绿色草甸上展开,宛如一片“光伏海”。这里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装机容量水光互补发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还有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青海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区。

 

深蓝色光伏板在绿色草甸上展开,宛如一片“光伏海”

当地还创新出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光伏羊”生态养殖模式。为了让高原的优质“光伏羊”快速“变现”,赵亮想到了江苏消费大市场。“如今,共和县在常州开设了农特产品展示馆和专卖店,青海农特产品常州销售点已达到16家。”此外,通过东部下单、西部发货的网销模式以及消费帮扶,青海优质农特产品也源源不断输入江苏、走向全国。

苏青携手共书山海情13年

去年以来共建产业园区11个

2010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2017年4月,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成立。和对口支援不同,苏青协作更侧重于发挥两省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共和县副县长吴斑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今年共和县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13项,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3500万元。赵亮表示,共和县还将持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拓展传统牛羊肉加工产业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乡村振兴活畜贷”“乡村振兴富民贷”为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投放贷款,解决特色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我们始终把加强产业合作作为援青工作的重点。”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王凯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去年以来,青海已新引进企业24家,共建产业园区11个,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重点企业新到位资金超过50亿元。此外,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也是苏青产业合作的重点项目。这些重点企业都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将继续组织好江苏名企进青海活动,进一步提升数据援青和产业合作成效。”

【记者手记】

苏青共赴“绿色”未来

青海是“中华水塔”,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丰富的光照资源,也为光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扬子江畔来到三江源头,记者实地感受到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

志同者不以万里为遥,相知者不以山海为远。

如果说恰恰湾是生态旅游的名片,那么“光伏羊”则让人感受到清洁能源产业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魅力。中复神鹰、天合光能……这些苏青产业合作重点项目的到来,为苏青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开辟了新空间,更让人对两省珠联璧合共赴“绿色”未来的前景充满期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燕 王灿

视频/摄影 杨恒国 朱信智

剪辑 唐嘉钰

校对 李海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