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从产业帮扶到智力援藏 雪域高原“苏”写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3-07-31 11:30来源:我苏客户端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苏州和林周,从太湖之滨到雪域高原,两座相隔千山万水的城市,却因对口支援而紧密相依。从1995年开始,苏州市和西藏拉萨林周县携手并进。二十多年来,苏州援藏工作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推动各项援藏工作顺利开展,助力林周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向前。

  林周,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沃土”,这里被称作拉萨的“后花园”,是拉萨市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在江苏援建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绵延的群山下,四千多头品质优良的牦牛栖居在此。

 

  “以前都是农民放牧,三五成群的这种。现在产业园建起来之后,精细化管理和草料的配比方面,比以前纯放牧好一点。”格桑塘牦牛繁育基地生产场长羊海明说,过去,一头牦牛可能需要饲养7至8年才能出栏,如今产业园的专业养殖,普通牦牛2.5岁左右就能达到出栏的标准。

 

  格桑塘由江苏于2017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成为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经过几年探索,这里已经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居民增产增收。

  “格桑塘从运营到现在,累计带动周边的农牧民接近120人就业,也通过品种的推广,缩短农牧民的牦牛养殖的周期,提高回报率。通过这两种模式,一方面是直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带动百姓增收。”林周县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汝弘告诉记者。

 

  在做好产业引路,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援藏干部还组织当地学生“组团式”区外就业。在林周县村民团旦家中,夫妻两人正和邻居喝茶聊天。就在今年4月,他们的小儿子达瓦扎西在当地人社局的组织下,和其他25名林周籍的高校毕业生“组团”前往苏州工作。

  “儿子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这次出远门有小伙伴一起,家里也会放心很多。”团旦说。

 

  达瓦扎西今年26岁,目前在苏州高新区固锐德医疗器械公司上班。两个多月的苏州生活,小伙儿过得十分充实。

  “我在厦门医学院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是想去外面闯一下。刚到这边他们安排住宿、吃饭等,感觉都挺好的,他们请的那些老师们也教得很专业,都是相应专业过来给我们培训的。”达瓦扎西说。

  “这是第一次和苏州市签订高校毕业生对口援助协议,也是落实就业优先的原则。”拉萨市林周县人社局局长段小红说,“组团式”就业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一起工作、互相帮助,希望通过人社就业模式,让孩子们能够走出去,适应外面的世界,通过这种途径加强民族交流、交融、交往。

  民生是幸福之基,“组团式”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医疗帮扶中。在拉萨市林周县人民医院,医生正在与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苏州专家进行“视频对话”,通过远程系统为林周的患者进行读片和诊断。

 

  “以前林周县医院只有X光拍摄,一旦有脑出血或者心梗等比较严重的病人,没有办法及时诊断,只能转到拉萨市区去治疗。”已经从医29年的德庆今年刚开始接触CT。

  今年年初,苏州援藏医疗队通过国家医改资金,为当地购置了CT。为了让这里的医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检测仪器,苏州援藏医疗队队长、林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葛劲超,联系苏州医院每周进行联合会诊。短短半年多时间,已经有一千多名患者进行了CT检查。

  “要尽可能努力,让一些疾病能够不出县就获得治疗,要在县里把医疗发展起来。”葛劲超说。

  聚焦民生、温暖民心。苏州援藏干部每年将80%的援藏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让援藏工作真正走进藏族百姓心里。目前,苏州已经派出10批干部援藏。医疗、电力等系统也派出人才至林周开展援助工作。至2022年,苏州先后投入援藏资金超15.15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40余个,涵盖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基层党建、维护稳定等各个领域。

 

  “2025年是苏州援助拉萨林周县30周年,我们援藏干部的心愿就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征程上,让拉萨林周县能和内地,能和苏州一起,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不掉队,并肩齐步走,共同朝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苏州市援藏工作组组长、拉萨市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肖军表示。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施志鹄 编辑/周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