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要闻 >

围绕13个方面,人民日报刚刚刊发完一批重磅理论文章!

时间:2022-08-24 15:18来源:学习大国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人民日报观察版以此为主题,从5月13日起到8月19日,连续整版宣传阐述。今天,“学习大国”聚焦观察版39篇相关文章,摘编部分精彩论述,以供学习参考。

图片

5月13日观察版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是对国家各类机构、各种组织、各项事业的全覆盖领导,是对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的全方位领导,是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过程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使党的领导遍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筑牢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实组织基础。”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随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动摇、迟疑和含糊。”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图片

5月20日观察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制定和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治理‘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就是因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以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并坚持‘常’‘长’二字,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如严肃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赞叹:‘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新时代,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意志,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

——《以高度政治自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行动派’,都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高度政治自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决贯彻严字当头和一严到底,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标识。”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这个‘小切口’破题开局,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件入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保持定力、寸步不让,并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

图片

5月27日观察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与此同时,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把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2015年以来,我国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产能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治本作用。”

——《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了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调研、视察、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企业、基层、田间地头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又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进行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深扎根在实践沃土之中,深入回答经济发展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中把握历史规律、研究现实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因而能够有效统筹两个大局,提出科学的因应战略策略,大大增强了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形成从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到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推动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

图片

6月10日观察版

“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真刀真枪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方向。正是因为始终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是因为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是顺应国际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的内在要求。”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两个一以贯之’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三个有利于’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准,要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发展壮大。”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

图片

6月17日观察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必须坚持’,系统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评判民主的‘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标准,概括了我们党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五个基本观点’,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揭示了民主真谛,廓清了‘民主迷思’,阐明了我们党关于民主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信心,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又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强大生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使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有力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实践在各层级、各领域有序展开,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图片

6月24日观察版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立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努力实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中国之治’优势更加彰显。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发力,坚持不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社会关系调节和纠纷解决中,司法具有终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与司法‘零距离’接触,使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可触及。”

——《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展现蓬勃生机,更好发挥司法在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成果丰硕》

图片

7月8日观察版

“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的浓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生动展现了我们党的理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居于统摄地位的旗帜和灵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说,其旗帜和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

——《用根本制度保障文化建设》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建设固本开新、永葆生机。”

——《用根本制度保障文化建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主旋律、最强音。”

——《用根本制度保障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图片

7月15日观察版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又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升级。”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构成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理念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概括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充分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使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住院病例数远低于全球平均值,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社会治理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图片

7月22日观察版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约29.4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同时也应认识到,不同国家国情不同,低碳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按照欧盟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碳达峰至碳中和大致要历经60年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具备发达国家自然达峰的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图片

7月29日观察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大变局、国家大发展、军事大竞争的时与势,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

——《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狠抓全面从严治军,果断决策整肃人民军队政治纲纪,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立起政治建军大方略,推动政治工作固本开新。”

——《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回顾历史,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新征程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必须坚持政治引领,不断加固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开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图片

8月5日观察版

“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时代之变、满足理论之需、切合实践之要,科学回答了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面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和颠覆活动,面对霸权国家的霸凌行为,我们以斗争求和平,坚持原则、寸步不让、精准反制。”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我们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坚决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有利环境。”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系统思维分析形势、研判风险、明晰战略,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全局性、多向性,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着眼于在不稳定不确定发展环境中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具有深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重大现实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这些年来,一些国家出现的动荡和乱象告诫人们,没有国家安全,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都会沦为空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图片

8月12日观察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最佳制度安排》

“在祖国的支持下,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2022年世界竞争力排名全球第五。1997至202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2.7%,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稳居高收入经济体之列。香港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港股市值由3.2万亿港元大幅增至42.4万亿港元,过去10年里五度登上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榜首。”

——《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最佳制度安排》

“香港、澳门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发挥着连接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窗口作用。香港一直是我国最大外资来源地、对外投资最大目的地、对外贸易最大转口地,是内地资本进行全球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最大平台。澳门利用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地位,凭借营商环境好、市场发育程度高等优势,成为国家双向开放、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桥头堡,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最佳制度安排》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在港澳的实践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必须长期坚持。”

——《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最佳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港治澳,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不断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为港澳长治久安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夯实“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法治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的非凡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事业能够经历风雨、扬帆远航的根本政治保障,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夯实“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法治基石》

“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香港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弘扬爱国传统 共谋民族复兴》

“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毅的民族品格始终涌动在广大香港同胞的血液中。从参与省港大罢工反对帝国主义暴行,到突破‘全面禁运’为新中国运来大量物资;从改革开放后为内地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提供技术,到捐助内地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历史记录下香港同胞一桩桩热血澎湃、感人肺腑的爱国事迹,传承着香港同胞光荣而悠久的爱国传统。”

——《弘扬爱国传统 共谋民族复兴》

“‘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应有之义。”

——《弘扬爱国传统 共谋民族复兴》

图片

8月19日观察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世界上高扬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等不时抬头,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总会奔涌向前。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中国主张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各国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反对搞所谓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平行体系’,呼吁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世界百年大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大变局催生新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人类朝着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的基础更加坚实。但大变局也充满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威胁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承担大国责任 展现大国担当》

“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大势所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离不开正确理念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时代潮流和世界格局变化,把握治理赤字产生症结,立足全人类整体利益,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赋予全球治理新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内涵。”

——《承担大国责任 展现大国担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