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改革创新点燃睢宁企业发展“引擎”

时间:2022-03-03 09:34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图为天虹智能纺织工人正在进行智能化操作。

  核心提示:在睢宁,项目为王、创新破局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全县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提及最多的就是要破除陈旧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如今,睢宁各类企业也积极视创新为发展力,让市场不断得以“突破”,企业得以高质量快速发展壮大。

  天虹智能纺织:“两化融合”提产能

  3月1日下午,在徐州天虹智能纺织有限公司的天虹智能信息中心展厅里,该公司“两化融合”项目主管郭艳正在向来宾介绍天虹信息化板块建设情况。早在2017年,天虹就进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成为试点企业之一。“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近年来,天虹始终围绕“两化融合”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今已修成正果。

  在天虹智能纺织的车间里,记者发现不少员工脚踩平衡车、手拿平板电脑来回穿梭于机器之间,这让记者充满好奇。员工王佳告诉记者,车间采用了粗细联轨道系统,可以节省约三四十人的人力。

  据了解,由于纺织企业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纺织劳动力成本及用工矛盾日益凸显,不可避免有人为纱疵,对纱线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粗细联轨道系统应运而生。粗细联轨道系统实现了粗纱机全自动纺纱和粗纱满空管的自动输送,有效地将粗纱与细纱两大工序通过轨道系统进行了连接。

  此外,天虹智能纺织联合国内外多家先进纺机制造商共同研发设计了智能化的纺纱流程,包括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筒纱自动输送、空调自动调节、集控等系统,全部应用在目前的生产车间里。在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后,天虹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优质产品也带来了更高的销售收入。如今,直观数据展示出天虹智能纺织每年销售收入都在增长,2021年达到17亿元,净利润1.2亿元,贡献税收从前一年的400多万元上升到了3000多万元。徐州天虹智能纺织有限公司也荣获了睢宁县2021年度工业经济高质量先进企业之技改升级奖和“两化融合”发展奖。

  中航迈特:深耕产品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人勤春来早,企业研发忙。在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作为一家以金属粉末生产的国内行业领先企业,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开春就传出喜讯。经该公司研发团队不懈努力,研发出了新的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即EIGA电极感应气体雾化、PA等离子炬雾化技术,加之VIGA真空感应气体雾化、PREP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等技术加持,使得该企业成为国内粉冶行业的佼佼者。

  “我们公司攻坚克难,集中力量研发EIGA电极感应气体雾化、PA等离子炬雾化技术,这两项技术制作出来的金属粉末可用于航空航天及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生产技术一部部长殷雷告诉记者,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这些节省下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发展和员工福利等,也使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进一步突破。

  在年初的全县“工业立县、产业强县”转型发展大会上,中航迈特荣获建设创新载体奖,涵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在2021年,该企业还荣获了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称号,让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自我们工程研究中心成立起,先后攻克突破增材制造材料、装备、工艺及应用等关键技术,构建增材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创新转化成果,实施高端航空航天材料产业化,将吸收和培养一批国际化领军人才,形成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增材制造领域工程研究中心。”殷雷表示,面对荣誉不骄傲,面对难题不气馁,新的一年,中航迈特仍将积极围绕技术创新,以长远之功培育一流的创新主体,以非常之策集聚一流的创新人才,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激发企业创新力 提升高新技术产值

  如今,睢宁干群不仅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项目建设“大会战”,还把功夫用在激发企业创新上。除中航迈特外,江苏中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祥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通和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也获得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称号,江苏悦成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苏绿能汽配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惠庆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利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等同样获得了“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称号,江苏建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在新的一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将立足“4+4”产业格局,对符合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力争2022年培育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1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2%,力争2022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30家,总数达到1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00家。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做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组织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确保全年超过300家,抓好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摸排工作,同时加快睢谷、梦想家等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提档升级,实现国家级孵化平台新突破,加快培育恒盛智谷科技园、企客云城科技园等科技双创载体,实现省级科技平台再壮大,2022年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双创载体2家,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低于2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不低于10家,纳入省统计库不低于5家,申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不低于1家,院士工作站不低于1家,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搭建校企对接桥梁,争取2022年申报省科技副总不低于5人,申报国家外专项目不低于2项,申报万人专家计划不低于1人。

全媒体记者 袁增德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