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光明日报》5版“基层实践”专栏以《江苏睢宁:党建沃土滋养乡村振兴之花》为题,介绍我县创新探索的“党建+”乡村振兴模式。
文章从“党建+整治”让乡村美起来、“党建+扶贫”让农民富起来、“党建+服务”让百姓乐起来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睢宁如何通过基层党建打通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引领农民致富。
文章首先介绍了睢宁乡村村容村貌蜕变和发展历程。文章指出,2015年,睢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围绕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实施“强镇强村”计划,布局5年建设10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和50万亩高标准农田,取得阶段性成效,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乡村地区完善了供电、供气、通信、自来水、污水处理、沼气站、路网监控等基础设施,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随后,文章以邱集镇王术村为例,介绍“党建+扶贫”工作相关做法。文章指出,2015年,睢宁建立“强弱村结对互助机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筛选战斗力、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与薄弱村党组织结成“帮带共建”对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有效解决了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
关于“党建+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文章指出,2017年以来,睢宁整合省市县镇四级资金,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对94个不达标村部进行改扩建和提档升级,在整合传统功能室基础之上,配备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棋牌室等,建设远教广场,厚植党建元素,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最后,文章引用县委书记贾兴民的话“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好不好”,点明了睢宁以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以及最终目标,即“建设一个安定富足、美丽文明的新睢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孙雅存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