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成效,关键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干部好的精神状态既是我县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内在要求,也是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必备的条件。
精神状态是精气神的外在表现,内涵应是责任与担当。有了好的精气神,一个人可以由穷变富,一个单位可以由落后变先进,一个地方也可以由停滞变发展。年初以来,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振作精神、奋力赶超,上半年,“百村万树”工程中共栽植树木590万株;实施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46个;全县GDP完成256亿元,增幅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亿元,增幅居全市第2;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居全市第1;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居全市第1;太古飞机维修等一批高端航空产业项目落户睢宁。亮点的背后,无不彰显着“干”的激情和“创”的力量。实践再次证明,提振发展需要精气神;加快产业转型,需要精气神;深化改革创新,需要精气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精气神;做好睢宁的一切工作,都需要精气神。
要保持好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必须锤炼和拥有辩证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形式,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更深刻、思维更严谨、方法更科学,因此,它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次全会要求干部在认识层面,要把握好“高与低”、“虚与实”、“早与晚”、“内与外”四种关系,其本质就是要求广大干部要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既要看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外因,也要看到主导事物发展的内因,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方面。如此,我们在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减少认识性错误的发生。
要保持好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必须完善激励与监督的制度体系。激励是一种目标和导向,它可以激发人内在的无限动力。“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引导至关重要,必须以正确导向引领前进方向。”导向引领要有大格局,要进一步开拓眼界、思路和胸襟,站在全市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中考量睢宁的发展。考核是“指挥棒”,也是一种导向,要始终遵循“科学、依法、规范、公正、创新”的基本方向。同时,进一步完善容错免责、“能上能下”等机制,为“易学习”式干部提供舞台,让“孙连城”式“闲官”无立足之地。只有切实完善激励制度和目标导向,才能真正唤起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责任和担当,才能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谋发展。从严治党是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坚强保障,要以督查、巡察为手段,肃贪正纪,督促党员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