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家 杨新明:那一定得把这个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给发扬光大,这样最好。我的一生虽然说咱是平民百姓,我搞了非常有限点东西,我认为这也是我尽最大的努力。
说话的这位老人是古邳镇的一位民间艺术家,今年73岁,和很多自小学习艺术的大师不同的是,他的艺术之路是从60岁开始的。他的老伴刘翠珍今年68岁,也是一位民间艺术家,两位老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并不影响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小小的客厅内,展示了他们的很多作品,正对门的桌子上,除了一张全家福,另一张,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的骄傲——怀中抱子扇。
民间艺术家 杨新明:小的,只在14(厘米)净扇面,14(厘米)至宽13厘米这样大小,这种是在22-24公分宽,就是本着21(厘米)、22(厘米)这样,稍微显得有点椭圆形。
古邳镇的“怀中抱子扇”并不是杨氏夫妇的发明,早年间,该镇很多能人巧手都会这门工艺,然而年久失传,如今能做“怀中抱子扇”的老人已寥寥无几,眼看着这个传统的民间工艺就要消亡,上世纪90年代,半山村的杨氏夫妇花了两三年时间在摸索中熟练掌握了制扇技巧。
民间艺术家 刘翠珍:这个头提高了,他能结起来,要是你把这收凹了,它就是平头,凹不进去了,就难看。得钻进去,还得细心,坐倒(坐得住),胖子还不行,得瘦子,(记者:为什么呢?)你蜷不过来。
造型别致的“怀中抱子扇”深受附近小朋友的喜爱,放假了,她们常常围着刘奶奶看编扇子,可问小朋友想不想学习编扇子的技巧时,他们却直呼:“太难了”。
民间艺术家 杨新明:这是我认为这是我最担心的,为什么呢?连我自己的子女,他们要看他们忙那个样子确实也没有时间去抽不出时间去学我这一点(技术)。可是呢,社会上只不过是看一看,也有爱好的,说是我也经常送他们点东西,或者是从以前的作品或者是从最近搞的一些扇子方面也送他们,也鼓励他们要好好的干,有一点这样的意向的我都鼓励他。
杨新明说,这些年来有人想要找他合作,买断扇子拿去网上卖,他一直都没有同意。照理说,两天才能手工编出一个扇子,扇子又具有历史文化底蕴,价格一定不菲。可他却说,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历史文化要有人关注、有人保护、有人传承,这才是最重要的。
坚守历史文化的除了有杨新明一样民间艺术家,还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袁梦是古邳镇综合执法局第三中队的成员,每天除了街道管理和控建督查外,他和队员们还要到古邳镇的多个文物所在地,进行文物保护。他告诉记者,文物保护这项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但是这项工作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古邳镇综合执法局法规科科长 袁梦:我们古邳镇有很多景点,主要的景点是下邳的八景,然后我们日常在巡查这些乡镇的一些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分出专门的警力和时间到各个景点去看看这个景点有没有被破坏或者在景点有没有发现一些其他的一些异常的情况以及群众对一些景点的维护的举报,我们要去现场进行督查。虽然说对于文物这一块,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有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但是毕竟属于国家文化的一种传承,尽自己的职责去保护好我们一方的一些文化和传承的一些物品。
晏婷莉 吴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