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魏集镇规模设施农业一角。
“一栋温室十亩田,一年四季都出钱。”一句顺口溜,把我县发展大棚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设施农业,把发展大棚经济作为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凝心聚力建设新农村的头等大事来抓,大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1、设施农业让种植户 和务工者实现“双赢”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室外的桃树还没有长出新叶,而梁集镇农业园区大棚内的桃花已经绽放枝头。
位于园区的江苏皇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新建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有50个大棚,每个棚内都是生机盎然,鲜艳的桃花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黄新建说,这些桃树从去年12月17日就开始开花了,再过一星期会挂果,今年4月中旬果实能上市。2月15日上午,县农委果树技术指导站的农艺师刘宏来到大棚里,给黄新建作技术指导。
有了专家的指导,黄新建彻底放心了。他告诉记者, 2013年,他的大棚开始建设,2014年桃树挂果,在果实上市的三年中,1个棚的利润在2万元以上。“现在逐渐把设施农业做大,往采摘、垂钓、观光农业上发展。”黄新建说。
当天上午9点,气温上升,为了保持棚内温度适中,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电动卷帘机,把覆盖在棚子上的草帘卷起来,再把棚膜掀起一排透气。这些工人有的是本镇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也有附近镇村的村民。今年47岁的魏礼福是庆安镇人,他已经在黄新建的大棚里工作三年了。一个人负责5个棚子的卷帘、除枝、施肥等管护工作。“在这里打工,一天七八十块钱,比外面还蛮好,还能照顾家庭,工资有保障。”魏礼福说。
据了解,在梁集镇农业园区,2000亩土地中90%以上是设施大棚,主要种植桃子、葡萄、蔬菜。像黄新建这样的种植大户有40多户,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4家,农业类公司3家。因为形成了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户在这里经营。董彬就是2015年秋来这里建大棚种植火龙果的。火龙果对气温的要求比较高,为此,董彬专门邀请了专家前来进行种植试验。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户和务工的农民实现了“双赢”。梁集镇农业园区党支部书记张丰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给这些种植户的发展、壮大做好服务,目前园区的设施农业可以吸纳100多名不方便外出打工的妇女和老人就业,每个人一个月的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
梁集镇农业园区党支部书记张丰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给这里种植户的发展、壮大做好服务,目前园区的设施农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可以吸纳100多名年纪大的、不方便外出打工的妇女和老人就业,一个月的收入在1500元左右。下一步还将建一个农产品展示馆,和一个高强度智能温室,进一步提升旅游观光农业的水平。
魏集镇素有“西瓜之乡” 的美称,全镇有22个村种植大棚西瓜,面积达一万五千亩左右。这里连片的西瓜大棚一望无际,在日光照耀下泛出潋滟的光芒。
家住魏集镇大桥村的王保安今年70岁了,从20岁起,他就开始种西瓜,从开始的两亩瓜地,到现在已经扩大到40亩了。规模扩大了,他家的瓜地也从大桥村迁到了王圩村。
见到王保安时,他正在育秧棚里察看瓜苗。他告诉记者,这是今年的第二批瓜苗,腊月24时下的瓜种,再过十天就能移栽了,而第一批瓜苗已经移栽下去。当初,家里只有几亩地,西瓜成熟时候就用平板车拉着西瓜上集市上卖。现在,规模扩大了10倍,西瓜还没有成熟就有很多来自南京、安徽、上海的超市老板发来订单,待西瓜成熟,收购西瓜的卡车就开到了地头。
这些年种瓜,让王保安一家的生活也像西瓜一样甜。现在魏集镇搞集中居住,老王也在镇上买了一套大房子,今年夏天新房子就可以交房了。一季西瓜下来,装修费足够了。
2、三大基地成为 我县设施农业支柱
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县得到蓬勃发展。记者从县农委了解到,2016年,我县设施农业新增面积为2.1万亩,总面积已达33.6万亩。
围绕“十三五”和现代农业发展“黄金十字架”规划,2017年,我县设施蔬菜发展重点将围绕睢邳路和黄河故道做文章,配合县农展馆建设提升“菜篮子”基地整体水平,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使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再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今年,我县将在梁集镇北河村“菜篮子”基地内建设一个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玻璃温室。在百利园区建设蔬菜科技综合展示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栽培,辐射周边设施蔬菜种植3000亩以上。在魏集镇新工、张铺等村建设西瓜生产标准园,建设西瓜标准化种植区200亩以上。在双沟镇陈王村蔬菜生产基地内,建设工厂化育苗车间3000平方米左右,年育苗200万株左右,解决供苗问题,以此推动园区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