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威 通讯员 赵鹏
蓝天白云下,稻谷金黄,稻浪滚滚,收割机将一串串饱满的稻米收入囊中。李集镇一里王村郭佃民承包的水稻地里,一辆收割机由远及近工作,快到地头转角处,一个漂亮的漂移,带着喜悦的轰鸣声,继续前行。可就是这个漂移让郭佃民不满意。
走进收割机漂移的地头,郭佃民扒拉出一堆水稻,饱满的稻粒还在上面。“收割机在这儿走得太急,快收到仓库的水稻浪费在地里,看着都心疼,我在这等会儿,要提醒提醒他。”
郭佃民的种地,就是从心疼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土地出现“撂荒”,李集镇也不例外。“以前我在外做生意,2009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乡有一些土地‘撂荒’,我看着非常心疼。”因为心疼,郭佃民决定留在家乡种地,当时就承包了李集镇张刘村157亩土地、一里王村264亩土地。
“这么大规模,肯定要学习科学种植。”郭佃民是一里王村村民,这么大规模种田也是头一次。这一学习,还真让郭佃民学到不少知识:农田管理、土壤墒情、如何选种选肥、为什么要开展农业机械化、使用旋耕机翻耕的好处、无人机管护的优势……之后,郭佃民投资一百多万元购买农机,进行机械化种植,成为李集镇第一批“新农人”之一。
郭佃民说,对于种地,国家的政策是真好。就李集镇来说,镇农业农村办每年会定时督促并协助他做好机械维修工作,与县农机管理部门入户帮助他做好农机年审工作;新购置的农机,镇农业农村办会及时帮助进行农机补贴申报,农机补贴资金;如果农忙时农机不够用,镇农业农村办还会对接跨区机械帮助农户做好耕种;每年政府都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种田大会外出学习,今年郭佃民先后赴南京、扬州、徐州等地的农业大学学习先进农业技术。
政策好,科学管理,加上机械化种植,郭佃民的收入一年年增加。2016年他在张刘村又承包了500多亩地。现在,郭佃民成立睢宁县化兰谷物种植家庭农场,拥有各种农用机械30多台(套),新建6个钢板仓,可以储存2000多吨粮食,农场从育秧到销售,全程机械化,满满的“科技范”。
“要是有想承包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农户,我的建议就是选好种、选好肥料,不能光图便宜,要是想到我这边考察学习,我也欢迎。”郭佃民说,现在周边镇好多种田大户都在他这里“取过经”。如今,他的农场也以“保姆式”全托管或“菜单式”半托管为周边小户服务,
“下一步,我想为周边农户开展‘订单小麦’,我提供种子,小麦回收会按最低市场价多加5分钱甚至1毛钱回购,每亩地按照500公斤算,这样他们每亩地要多收入最低50块钱,甚至100多块钱。”郭佃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