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那些关于高考的故事

时间:2017-06-12 11:12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封闭道路
通过安检
进入考场
场外保电
家长候考
爱心送考

又是一年高考时,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有整整40年了。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考生而言,能否考上大学与将来“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画等号。至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考生,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高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更加多元化,伴随的是大学收费和自主择业。如今,高考已经从能否上大学的竞争变成能否考上名校的竞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也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恢复高考,改变人生

讲述人:陈季光

高考时间:1977年

提起高考,陈季光感慨不已。他说,是高考给了他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1977年毕业季,陈季光高中毕业,当时他正好是18岁。作为农村贫困人家的孩子,在那个时代,他只能选择回家种田。幸运的是,他正好赶上了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陈季光清楚地记得,当接到通过徐州市预考,并收到南京师范大学发来的“成绩合格可以参加省统考”的通知书时,他正和村民们一起开挖徐洪河。在大家充满羡慕的目光中,他也是格外地激动。

陈季光说,他们当时一个班也只有三五个人参加。省统考前一天下午,时任黄圩中学校长的郑邦荣带着他们,赶到了睢宁中学,晚上就打地铺住在睢中礼堂里,吃的是自带的煎饼。“当时大家都很激动,根本睡不着觉,看书学习到夜里12点多。”

虽然第一年没能考上大学,却也激起了陈季光参加高考的斗志,终于他在1983年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之后又回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拥有一颗平常心

讲述人:黄永

高考时间:1996年

“我一直感觉高考是很公平的,拥有一颗平常心,发挥出正常水平,努力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就行了。”黄永说,那时候家长不会给孩子准备营养餐,学校也没有推出高考菜谱,更没有喝过什么营养品,高考就和平常一样。

黄永现在是睢宁高级中学南校的一位数学老师,当年他参加高考时还是7月的7、8、9三天,“黑色七月”等之类的词都是用来形容高考月的。黄永说最大的感触就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黄永介绍,自己是王集镇一个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只有读书可以走出村庄,过上不同的生活。

读书对黄永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父母从来不会对自己有过多的要求。走进考场后,黄永用平常的心态完成了这场人生重要的考试,顺利走入大学校门。

 

坚持梦想不放弃

讲述人:马安阳

高考时间:2002年

“只要坚定目标,付出努力肯定能实现梦想。”马安阳说。

马安阳说,因为2002年是马安阳第二次参加高考,那一年江苏高考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之前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变成了文理大综合,这意味着原本是文科生的马安阳需要重拾物化生知识。面对考试变化,只能迅速调整状态。

在那年备考过程中,马安阳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但偶尔也会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他有自己的减压方式,骑车到古邳岠山上坐着,放空大脑什么都不想。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马安阳再次走进高考考场,发挥稳定,最终走进大学校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

今年的高考季,考场门口除了参加考试的莘莘学子和紧张等待子女的家长,另一群人也成了这个特殊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就是义务送考的爱心送考车队志愿者们,有了他们的义务接送,让学子们更安心参加考试。

 

免费送考:爱永远在路上

故事一:

王鹏是一家超市的店长,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送考车队。去年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加入,今年在得知睢宁广播电台牵头成立爱心送考车队时,他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了。

6月7日,下午两点十分,王鹏接到一名住在南苑小区的考生的电话。王鹏五分钟内赶到了南苑小区。因为通往睢中北校的路段车辆比较多,坐在王鹏车内的考生显得有点着急,王鹏就安慰他,一定可以在两点半赶到考场。最终,王鹏及时将考生送到考场。此外,王鹏也在车内准备了矿泉水。“考生考试时间较长,中间喝点矿泉水比较好,我就为他们准备了水。”王鹏说。

王鹏不仅自己加入爱心送考车队,也发动身边的同事加入爱心高考服务中。在王鹏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超市老板主动提出为考生、执勤交警送水。

故事二:

今年64岁的傅二猛现在退休在家,在朋友圈看到组建爱心送考车队后,报名加入的。

傅二猛告诉记者,对于自己的行为,老伴儿非常支持。自己平时中午有喝点酒的习惯,在考试前几天,老伴儿就让自己戒酒了,说禁止一切影响送考的行为。高考第一天,老伴儿早早地就喊他起床,生怕耽误了接送考生,第一天就是老伴儿陪着自己去接送考生的。

高考第一天上午,考试结束时已经过了12点,傅二猛一直坚守在睢宁中等专业学校考点外。“我们带不到人也很正常,更多的是应急,防止有些学生晚点了。”傅二猛说。语文考试结束后,学校安排的校车坐不下,傅二猛就和另一名车主将师生送回学校。

对于傅二猛的行为,身边也有些人不理解,傅二猛说,做这种公益活动就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图任何利益,考生下车时一句谢谢就是最好的回报,让自己觉得心里暖暖的。

 张静 史艳 祁晗报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