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名为“救救我的丈夫吴以鑫”的众筹帖子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看过帖子的人都知道,这位吴以鑫是咱们电视台的员工。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广大网友共为他捐 款17万元。在感谢每一位捐款的好心人的同时,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能让众多网友为一位素不相识的广电人慷慨解囊呢?
这几天,睢宁电视台仍然像往常一样紧张繁忙,但从来闲不住的我们的同事吴以鑫却不在其中。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他正在苦苦支撑着,顽强地与病魔抗争。4月8号上午,正在开会的 吴以鑫感觉身体不舒服,便血了。中午被送到了徐州二院,晚上就陷入了昏迷。在同事的印象里,吴以鑫虽然消瘦但很有精神。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病倒了呢?原来,在14年前,吴以鑫就动过一次手术,当时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第二次手术,脾脏被摘除了,当时还诊断出肝硬化。然而十四年来的病痛折磨,他却从来没有跟同事诉过苦。相反,他总是默默的把工作的责任扛在肩头。
县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 徐静:我和吴主任在一个办公室,我之前从来没听说他说过他有病的事。反而还经常熬夜加班,开着台灯,带着放大镜,在那修理他的机器。现在知道他生病了,要是早知道,我肯定会劝他回家休息,不要那么拼命。
县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 高翔: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台在香格里拉搞活动,然后吴主任就带着我们,在雨地里跑线路。作为我们年轻人,我给他建议说,你那么大年纪了,你要不要就先回车里去。然后吴主任就说,多一个人多一份力,然后就是坚持跑完最后一条线路,然后紧接着就是开始我们的直播。
没错,作为科技科的“大拿”,全台的每一台摄像机都要经过他的调试和修理;台里的每一次直播,所有的设备都要经过他的设计和调整;每一次搞大型活动,他都要熬几个通宵。
【现场】记者 周杨
这里就是吴主任的办公桌,看上去似乎有些杂乱。但是我们仔细看一下,上面都是各种零件和维修工具。每当有机器损坏的时候,吴主任都是熬夜加班把它修好,为的就是不耽误记者第二天的工作。
对待工作,吴以鑫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是科技科的“定海神针”;对待同事,他和蔼可亲,热心待人,如同兄长一般。对待家庭,他却做得远远不够。
吴以鑫的二哥 吴以良:三十中午到家,陪家人吃顿饭,急急忙忙就回来,防止台里播出机器有什么故障。每次都是这样急急忙忙的。还是一个,孩子已经上大二了,也没有带他到哪旅游过。
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报道一些劳动者的先进事迹。有一句俗语,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今天报道的吴以鑫在我们心中绝对称得上“劳模”的称号。我们在像他学习的爱岗敬业的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延续生命。联系方式88441890。